FSC赛车车架的结构分析与优化设计
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7页 |
1.1 论文的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2 FSC赛车车架的研究现状 | 第10-14页 |
1.2.1 FSC赛车车架的结构形式 | 第10-13页 |
1.2.2 FSC赛车车架的材料 | 第13页 |
1.2.3 FSC赛车车架的分析与优化 | 第13-14页 |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17页 |
第二章 车架结构设计与建模 | 第17-33页 |
2.1 车架设计目标 | 第17页 |
2.2 车架结构形式与材料的选择 | 第17-18页 |
2.3 车架几何模型的建立 | 第18-22页 |
2.3.1 赛车基本参数 | 第18-19页 |
2.3.2 车架结构设计流程 | 第19-22页 |
2.4 车架结构设计原理 | 第22-23页 |
2.4.1 三角结构 | 第22页 |
2.4.2 载荷路径 | 第22-23页 |
2.5 车架人机工程学 | 第23-26页 |
2.5.1 CATIA V5中人机工程学模块介绍 | 第23页 |
2.5.2 车手的驾驶姿势与参数布置 | 第23-24页 |
2.5.3 人体模型建立 | 第24-26页 |
2.6 有限元理论基础 | 第26-29页 |
2.6.1 有限元理论的基本思想 | 第26-28页 |
2.6.2 有限元分析的步骤 | 第28页 |
2.6.3 HyperWorks有限元软件介绍 | 第28-29页 |
2.7 车架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29-32页 |
2.7.1 几何模型输入与几何清理 | 第29-30页 |
2.7.2 材料定义 | 第30页 |
2.7.3 单元选取 | 第30-31页 |
2.7.4 网格划分 | 第31-32页 |
2.8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三章 车架静态结构分析 | 第33-47页 |
3.1 车架结构强度分析与校核 | 第33-41页 |
3.1.1 静载荷 | 第33页 |
3.1.2 动载荷系数 | 第33-34页 |
3.1.3 约束条件 | 第34页 |
3.1.4 计算工况 | 第34-40页 |
3.1.5 车架结构强度校核 | 第40-41页 |
3.2 车架结构刚度分析与校核 | 第41-45页 |
3.2.1 车架弯曲刚度分析 | 第41-43页 |
3.2.2 车架扭转刚度分析 | 第43-44页 |
3.2.3 车架结构刚度校核 | 第44-45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45-47页 |
第四章 车架模态分析 | 第47-55页 |
4.1 模态分析的理论基础 | 第47-49页 |
4.2 车架模态计算 | 第49页 |
4.3 车架模态结果分析 | 第49-52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2-55页 |
第五章 车架结构优化设计 | 第55-71页 |
5.1 优化设计的理论基础 | 第55页 |
5.1.1 优化设计的数学模型 | 第55页 |
5.1.2 优化设计的方法 | 第55页 |
5.2 局部车架的拓扑优化 | 第55-61页 |
5.2.1 拓扑优化方法 | 第57-58页 |
5.2.2 拓扑优化参数 | 第58-59页 |
5.2.3 拓扑优化结果分析 | 第59-60页 |
5.2.4 拓扑优化结果输出 | 第60-61页 |
5.3 车架结构的尺寸优化 | 第61-65页 |
5.3.1 尺寸优化方法 | 第61页 |
5.3.2 尺寸优化参数 | 第61-63页 |
5.3.3 尺寸优化结果分析 | 第63-65页 |
5.4 优化后车架与原车架对比 | 第65-70页 |
5.4.1 强度对比 | 第65-67页 |
5.4.2 刚度对比 | 第67-68页 |
5.4.3 模态对比 | 第68-70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1-73页 |
6.1 全文总结 | 第71页 |
6.2 研究展望 | 第71-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7页 |
致谢 | 第77-7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及科研情况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