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的应用论文--信息处理(信息加工)论文--机器辅助技术论文

基于样条插补的高质量加工关键技术的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5-28页
    1.1 课题背景第15-18页
        1.1.1 数控技术概述第15-17页
        1.1.2 课题背景和来源第17-18页
    1.2 样条曲线插补关键技术研究现状第18-24页
        1.2.1 样条曲线拟合第18-20页
        1.2.2 实时样条插补第20-23页
        1.2.3 加减速控制算法第23-24页
    1.3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构第24-27页
        1.3.1 课题的研究内容第24-25页
        1.3.2 论文的组织结构第25-27页
    1.4 本章小结第27-28页
第二章 样条曲线插补基本理论第28-32页
    2.1 样条曲线插补概述第28-30页
        2.1.1 样条曲线第28-29页
        2.1.2 样条曲线插补第29-30页
    2.2 常用的实时样条插补算法第30-31页
        2.2.1 一阶Taylor展开法第30页
        2.2.2 二阶Taylor展开法第30-31页
    2.3 本章小结第31-32页
第三章 Akima样条曲线拟合插补算法设计第32-41页
    3.1 问题的提出第32页
    3.2 Akima曲线生成第32-34页
        3.2.1 数据点的参数化第33页
        3.2.2 五点Akima算法第33-34页
    3.3 Akima样条曲线拟合准则第34-37页
        3.3.1 双弦高误差测试第35-36页
        3.3.2 切线误差测试第36-37页
    3.4 实时Akima样条插补算法第37页
    3.5 Akima曲线拟合插补算法验证第37-40页
        3.5.1 对比实验第38-39页
        3.5.2 加工测试第39-40页
    3.6 本章小结第40-41页
第四章 逼近弦长的实时样条插补方法第41-59页
    4.1 问题的提出第41页
    4.2 逼近弦长的插补策略第41-42页
    4.3 迭代法实时计算插补参数的方法第42-50页
        4.3.1 牛顿迭代法第42-45页
        4.3.2 弦截迭代法第45-47页
        4.3.3 抛物线插值结合牛顿迭代法第47-50页
    4.4 迭代法实时插补方法的验证第50-56页
        4.4.1 牛顿迭代法验证第50-53页
        4.4.2 弦截迭代法验证第53-55页
        4.4.3 抛物线插值结合牛顿迭代法验证第55-56页
    4.5 三种迭代方法的比较和总结第56-58页
    4.6 本章小结第58-59页
第五章 柔性加减速控制算法设计第59-90页
    5.1 问题的提出第59页
    5.2 常用的加减速控制方法的简化第59-66页
        5.2.1 五段S曲线加减速控制方程简化第60-62页
        5.2.2 三次多项式速度规划方程简化第62-64页
        5.2.3 三角函数速度规划方程简化第64-66页
    5.3 柔性加减速控制方法设计第66-74页
        5.3.1 四次多项式速度规划算法第67-71页
        5.3.2 线性三角函数速度规划算法第71-74页
    5.4 各种速度规划算法的验证第74-86页
        5.4.1 加减速控制算法的实施步骤第74-77页
        5.4.2 化简后的速度规划方法验证第77-82页
        5.4.3 柔性加减速控制算法验证第82-86页
    5.5 两种柔性加减速控制算法的比较第86-88页
    5.6 本章小结第88-90页
第六章 基于前瞻的样条曲线插补算法的实现第90-112页
    6.1 问题的提出第90页
    6.2 基于前瞻的Akima曲线拟合插补算法第90-94页
        6.2.1 连接速度的计算第90-92页
        6.2.2 前瞻插补第92-94页
        6.2.3 实时插补第94页
    6.3 基于前瞻的Akima曲线拟合插补算法的验证第94-98页
        6.3.1 仿真验证实验第95-96页
        6.3.2 实际加工测试第96-98页
        6.3.3 基于前瞻的Akima曲线拟合插补算法的总结第98页
    6.4 基于两次前瞻的NURBS曲线插补算法第98-108页
        6.4.1 预前瞻第99-102页
        6.4.2 实时前瞻和实时插补第102-108页
    6.5 基于两次前瞻的NURBS曲线插补算法的验证和总结第108-111页
        6.5.1 基于两次前瞻算法的实验验证第108-111页
        6.5.2 基于两次前瞻的NURBS曲线插补算法的总结第111页
    6.6 本章小节第111-112页
第七章 总结第112-114页
    7.1 本文的工作的总结第112-113页
    7.2 下一步工作计划第113-114页
参考文献第114-122页
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科研成果第122-124页
致谢第124页

论文共12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烯烃硅氢加成反应的铑配合物催化体系研究
下一篇:多面的现代性诉求--20世纪上半期中国话剧的一种考察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