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符号对照表 | 第11-12页 |
缩略语对照表 | 第12-1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5-21页 |
1.1 引言 | 第15-16页 |
1.2 自然语言理解概述 | 第16-17页 |
1.2.1 自然语言理解的定义 | 第16页 |
1.2.2 自然语言理解的层次模型 | 第16-17页 |
1.3 多义词歧义消解简介 | 第17-19页 |
1.3.1 多义词歧义消解概述 | 第17-18页 |
1.3.2 国内外多义词歧义消解的研究状况 | 第18-19页 |
1.4 本文工作 | 第19-21页 |
第二章 多义词歧义消解研究的理论背景 | 第21-31页 |
2.1 知识 | 第21-22页 |
2.1.1 什么是知识 | 第21-22页 |
2.1.2 知识的层次 | 第22页 |
2.2 知识的表示方法 | 第22-28页 |
2.2.1 格语法 | 第23-24页 |
2.2.2 框架 | 第24-26页 |
2.2.3 概念从属树 | 第26-27页 |
2.2.4 产生式规则 | 第27-28页 |
2.3 知识推理 | 第28-29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9-31页 |
第三章 多义词歧义消解模型的建立 | 第31-47页 |
3.1 多义词的词形与义项的关联机制 | 第31-33页 |
3.1.1 相关术语 | 第31页 |
3.1.2 影响多义词义项产生的语言因素 | 第31-32页 |
3.1.3 多义词的词形与义项的关系 | 第32-33页 |
3.2 多义词产生的歧义现象分析 | 第33-40页 |
3.2.1 简单句中多义词歧义现象 | 第34-37页 |
3.2.2 复合句中多义词的歧义现象 | 第37-40页 |
3.3 多义词歧义消解模型的建立 | 第40-45页 |
3.3.1 多义词歧义消解的知识模型 | 第40-44页 |
3.3.2 多义词歧义消解的整体模型 | 第44-45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5-47页 |
第四章 多义词歧义消解模型的实现 | 第47-61页 |
4.1 领域自然语言理解中多义词消歧的整体框架 | 第47-48页 |
4.2 知识表示方法 | 第48-51页 |
4.2.1 知识库相关模板 | 第48-50页 |
4.2.2 数据库中相关模板 | 第50-51页 |
4.3 多义词歧义消解知识库的建立 | 第51-52页 |
4.4 多义词歧义消解模型的实现 | 第52-60页 |
4.4.1 单句中多义词歧义的消解 | 第53-56页 |
4.4.2 语篇当中根据概念间抽象关系消除多义词产生的歧义 | 第56-58页 |
4.4.3 语篇当中根据事件间逻辑关系消除多义词产生的歧义 | 第58-60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第五章 多义词歧义消解模型在智能仪器设计中的应用 | 第61-67页 |
5.1 智能仪器设计领域自然理解系统概述 | 第61-62页 |
5.1.1 基于智能仪器设计领域的自然理解系统 | 第61页 |
5.1.2 基于智能仪器设计领域的自然理解系统的组成 | 第61-62页 |
5.2 智能仪器设计领域知识库的建立和数据库的获取 | 第62-65页 |
5.3 智能设计中多义词歧义消解模型的应用 | 第65-66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7-69页 |
6.1 论文工作总结 | 第67页 |
6.2 未来研究展望 | 第67-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1页 |
致谢 | 第71-73页 |
作者简介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