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引言 | 第8-9页 |
第一章 刑事法律援助的基本理论 | 第9-14页 |
1.1 刑事法律援助的责任归属 | 第9-11页 |
1.2 我国刑事法律援助历史沿革 | 第11-13页 |
1.3 我国刑事法律援助取得的成效 | 第13-14页 |
第二章 刑事法律援助与有效辩护 | 第14-20页 |
2.1 有效辩护的产生 | 第14-16页 |
2.2 有效辩护的内涵 | 第16-18页 |
2.3 有效辩护的功能 | 第18-19页 |
2.4 刑事法律援助与有效辩护 | 第19-20页 |
第三章 刑事法律援助现状和问题 | 第20-30页 |
3.1 刑事法律援助现状 | 第20-22页 |
3.1.1 立法现状 | 第20页 |
3.1.2 司法实践 | 第20-22页 |
3.2 刑事法律援助立法问题 | 第22-26页 |
3.2.1 立法体系不完善 | 第22-23页 |
3.2.2 适用对象仍然过窄 | 第23-24页 |
3.2.3 配套制度不完善 | 第24-26页 |
3.3 刑事法律援助实践问题 | 第26-30页 |
3.3.1 阶段提前后案件大幅增长,律师、经费面临挑战 | 第26-27页 |
3.3.2 审前法律援助工作还处于探索阶段 | 第27-28页 |
3.3.3 过于注重案件数量而忽视案件质量 | 第28-30页 |
第四章 刑事法律援助的完善建议 | 第30-37页 |
4.1 转变刑事法律援助理念 | 第30-31页 |
4.2 重构我国刑事法律援助的立法体系 | 第31-33页 |
4.2.1 建立和完善刑事法律援助立法体系 | 第31页 |
4.2.2 扩大援助范围,提高辩护率 | 第31-32页 |
4.2.3 完善配套机制 | 第32-33页 |
4.3 刑事法律援助在实践中应注意的问题 | 第33-37页 |
4.3.1 构建多层次的刑事法律援助辩护律师队伍 | 第33-35页 |
4.3.2 加强对审前法律援助的探索 | 第35页 |
4.3.3 制定刑事法律援助质量控制机制 | 第35-37页 |
结语 | 第37-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41页 |
致谢 | 第41-4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