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0-22页 |
1.1 BRCA2 | 第10-13页 |
1.1.1 BRCA2的结构特征与功能 | 第10-11页 |
1.1.2 类BRC2肽的设计 | 第11-13页 |
1.2 靶肽p53的基因特点与功能 | 第13-14页 |
1.3 多肽的固相合成 | 第14-16页 |
1.3.1 多肽固相合成的原理及方法 | 第14-15页 |
1.3.2 多肽固相合成中保护基及活化剂的选择 | 第15页 |
1.3.3 多肽固相合成中的检测及切割 | 第15-16页 |
1.3.4 多肽的片段连接法 | 第16页 |
1.4 多肽的分离纯化及分析 | 第16-18页 |
1.4.1 多肽的分离纯化方法 | 第17-18页 |
1.4.2 多肽的分析方法 | 第18页 |
1.5 多肽与靶肽相互作用的主要研究方法 | 第18-20页 |
1.5.1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 | 第18-19页 |
1.5.2 圆二色谱(CD) | 第19页 |
1.5.3 荧光光谱法 | 第19-20页 |
1.6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及研究内容 | 第20-22页 |
1.6.1 研究目的 | 第20页 |
1.6.2 研究内容 | 第20-22页 |
第二章 类BRC2和靶肽p53 (171-192)的固相合成 | 第22-37页 |
2.1 实验仪器和试剂 | 第22-23页 |
2.1.1 实验仪器 | 第22-23页 |
2.1.2 实验试剂 | 第23页 |
2.2 实验步骤及方法 | 第23-25页 |
2.2.1 靶肽p53(171-192)的逐步合成 | 第23-24页 |
2.2.2 BRC2肽的逐步合成 | 第24页 |
2.2.3 类BRC2肽的合成 | 第24页 |
2.2.4 多肽的 RP-HPLC 分离条件 | 第24-25页 |
2.2.5 多肽的质谱检测条件 | 第25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25-35页 |
2.3.1 靶肽p53(171-192)的RP-HPLC和质谱检测 | 第25-26页 |
2.3.2 BRC2的RP-HPLC分析及质谱表征 | 第26-27页 |
2.3.3 类BRC2-1 的RP-HPLC分析及质谱表征 | 第27-28页 |
2.3.4 类BRC2-2 的RP-HPLC分析及质谱表征 | 第28-29页 |
2.3.5 类BRC2-3 的RP-HPLC分析及质谱表征 | 第29-30页 |
2.3.6 类BRC2-4 的RP-HPLC分析及质谱表征 | 第30-31页 |
2.3.7 类BRC2-5 的RP-HPLC分析及质谱表征 | 第31-32页 |
2.3.8 片段NEVGFRGFYSAHG的RP-HPLC分析及ESI-MS表征 | 第32-33页 |
2.3.9 片段TKLNVSTEAL的RP-HPLC分析及ESI-MS表征 | 第33-34页 |
2.3.10 片段QKAVKLFSDIEN的RP-HPLC分析及ESI-MS表征 | 第34-35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5-37页 |
第三章 类BRC2肽与靶肽p53 (171-192)的相互作用研究 | 第37-52页 |
3.1 实验仪器及试剂 | 第37-38页 |
3.1.1 实验仪器 | 第37页 |
3.1.2 实验试剂 | 第37-38页 |
3.2 实验方法 | 第38-39页 |
3.2.1 溶液的制备 | 第38页 |
3.2.2 圆二色谱法探究靶肽p53(171-192)与类BRC2肽的相互作用 | 第38-39页 |
3.2.3 荧光光谱法探究靶肽p53(171-192)与类BRC2肽的相互作用 | 第39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39-51页 |
3.3.1 靶肽p53(171-192)与类BRC2肽相互作用的圆二色谱变化 | 第39-47页 |
3.3.2 靶肽p53(171-192)与类BRC2肽相互作用的荧光光谱变化 | 第47-51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结论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
个人简历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