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9页 |
1.1 课题的提出 | 第10页 |
1.2 间谐波简介 | 第10-13页 |
1.2.1 间谐波简述和定义 | 第10-11页 |
1.2.2 间谐波的影响及危害 | 第11-13页 |
1.3 牵引供电系统间谐波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4 课题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5-16页 |
1.5 本文的主要内容及创新点 | 第16-19页 |
第二章 牵引供电系统及电力机车运行特点 | 第19-26页 |
2.1 牵引供电系统的构成及供电方式 | 第19-23页 |
2.1.1 牵引供电系统的构成 | 第19-20页 |
2.1.2 牵引供电系统的供电方式 | 第20-22页 |
2.1.3 北京铁路局供电方式 | 第22-23页 |
2.2 电力机车运行特征 | 第23-25页 |
2.2.1 我国电力机车生产及运行现状 | 第23-24页 |
2.2.2 电力机车电气构成运行特征 | 第24-25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第三章 间谐波检测的一般方法 | 第26-39页 |
3.1 傅里叶变换法 | 第26-28页 |
3.1.1 连续傅里叶变换 | 第26-27页 |
3.1.2 离散傅里叶变换 | 第27页 |
3.1.3 快速傅里叶变换 | 第27-28页 |
3.2 快速傅里叶变换法的缺陷 | 第28-32页 |
3.3 快速傅里叶变换法的改进 | 第32-33页 |
3.4 现代功率谱估计法 | 第33-38页 |
3.4.1 AR模型谱估计的基本原理 | 第34-35页 |
3.4.2 基于AR模型的间谐波分析 | 第35-36页 |
3.4.3 基于Burg算法的AR模型参数提取方法 | 第36-38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四章 联合Kalman滤波算法与AR模型间谐波算法研究 | 第39-60页 |
4.1 Kalman滤波算法简介 | 第39-41页 |
4.2 基于kalman滤波算法状态空间的模型建立 | 第41-43页 |
4.3 基于Kalman滤波算法的牵引系统间谐波频率测量 | 第43-46页 |
4.3.1 牵引系统电网信号AR模型分析法阶数推导 | 第43页 |
4.3.2 牵引供电系统间谐波频率自适应算法的推导 | 第43-45页 |
4.3.3 算法对频率测量的仿真步骤 | 第45-46页 |
4.4 牵引供电系统间谐波幅值估计的自适应算法推导 | 第46-48页 |
4.4.1 基于Kalman滤波算法间谐波的幅值估计 | 第46-48页 |
4.5 谱线插值算法对频率和幅值估计结果的优化 | 第48-50页 |
4.6 算法仿真测试与分析 | 第50-59页 |
4.6.1 IEC标准测试条件下仿真对比 | 第50-53页 |
4.6.2 噪声干扰条件下仿真对比 | 第53-56页 |
4.6.3 含噪声的非同步条件下仿真对比 | 第56-59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第五章 牵引供电系统间谐波测量的实现 | 第60-67页 |
5.1 牵引供电系统电能质量检测与分析装置简介 | 第60-61页 |
5.2 联合Kalman滤波算法与AR模型的算法实现 | 第61-63页 |
5.3 联合Kalman滤波算法与AR模型的算法应用 | 第63-66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7-69页 |
6.1 结论 | 第67-68页 |
6.2 本文的不足和展望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4页 |
致谢 | 第74-75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