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破产重整制度法律问题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引言 | 第7-10页 |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7-8页 |
二、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8-10页 |
(一) 研究思路 | 第8-9页 |
(二) 研究方法 | 第9-10页 |
第一章 破产重整制度概述 | 第10-20页 |
一、破产重整制度的概念与特征 | 第10-13页 |
(一) 破产重整制度的概念 | 第10-11页 |
(二) 破产重整制度的特征 | 第11-13页 |
二、破产重整制度的理论依据 | 第13-15页 |
(一) 营运价值论 | 第13-14页 |
(二) 社会利益论 | 第14-15页 |
(三) 利益与共论 | 第15页 |
三、我国关于破产重整制度的规定 | 第15-20页 |
(一) 我国破产重整制度概要 | 第15-16页 |
(二) 我国破产重整计划制度 | 第16-20页 |
第二章 我国破产重整制度在实施中的法律问题 | 第20-34页 |
一、批准重整计划草案中的法律问题 | 第20-25页 |
(一) 正常批准缺乏明确的审查标准 | 第20-22页 |
(二) 强制批准的缺陷 | 第22-25页 |
二、重整制度在适用上的局限性问题 | 第25-30页 |
(一) 重整成本昂贵 | 第28-29页 |
(二) 重整效率不高 | 第29-30页 |
三、政府过度干预破产重整程序的问题 | 第30-34页 |
(一) 政府干预的原因分析 | 第30-31页 |
(二) 政府过度干预的弊端 | 第31-34页 |
第三章 我国破产重整制度的完善 | 第34-48页 |
一、重整计划制度的完善 | 第34-39页 |
(一) 完善正常批准重整计划的标准 | 第34页 |
(二) 限定强制批准权适用的对象范围 | 第34-36页 |
(三) 加强强制批准权的公正行使 | 第36-39页 |
二、建立预先重整制度 | 第39-46页 |
(一) 预先重整制度的涵义 | 第39-40页 |
(二) 预先重整程序的比较优势 | 第40-43页 |
(三) 我国破产立法中并不排斥预先重整制度 | 第43-44页 |
(四) 我国引入预先重整的路径选择 | 第44-46页 |
三、政府干预破产重整程序的界限 | 第46-48页 |
(一) 政府干预重整应当具有必要性和正当性 | 第46-47页 |
(二) 政府干预的方式应遵循市场规律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1页 |
致谢 | 第51-52页 |
个人简历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