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文化语境下的“郭敬明现象”分析
中文摘要 | 第4-5页 |
英文摘要 | 第5页 |
引言 | 第8-10页 |
一、大众文化语境下“郭敬明现象”的内涵与表现 | 第10-22页 |
(一)青春文学中的郭敬明 | 第11-15页 |
1.受难与慰藉:一种关于痛的文类 | 第11-13页 |
2.受众与作用:青少年读者的追捧 | 第13-15页 |
(二)文化场中的“明星作家”郭敬明 | 第15-18页 |
1.传媒时代的文本越界 | 第15-16页 |
2.《小时代》是属于谁的小时代 | 第16-18页 |
(三)当代营销性文化中的郭敬明 | 第18-22页 |
1.被符号化的郭敬明 | 第19-20页 |
2.“郭敬明现象”带来的符号价值 | 第20-22页 |
二、大众文化语境下“郭敬明现象”的特性 | 第22-34页 |
(一)商品性——由郭敬明推荐带来的利益最大化 | 第22-26页 |
1. 品牌带来的最大话语权 | 第22-24页 |
2.生活方式、消费方式和身份认同 | 第24-26页 |
(二)流行性——对时尚文化的追求 | 第26-30页 |
1.趣味与日常生活 | 第26-28页 |
2.日常生活的审美化 | 第28-30页 |
(三)娱乐性——当代文化产品的基本特点 | 第30-34页 |
1. 广告、音乐、电影、网络、综艺节目的纷纷亮相 | 第30-31页 |
2. 娱乐营销的模式 | 第31-34页 |
三、大众文化语境下“郭敬明现象”带来的时代意义 | 第34-41页 |
(一)“郭敬明现象”引发的批判 | 第34-37页 |
1. 快餐式的畅销与长远的认同 | 第34-36页 |
2. 耦合与错位:大众文化对文学产生的影响 | 第36-37页 |
(二)“郭敬明现象”带来的正能量 | 第37-41页 |
1. 大众文化时代文学的意义 | 第37-38页 |
2. 跨时代的反思:关于文学的失散与重建 | 第38-41页 |
结语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4页 |
后记 | 第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