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德育论文

思想政治理论课“大班授课小班讨论”教学模式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绪论第11-21页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第11-14页
        1.1.1 选题背景第11-12页
        1.1.2 研究意义第12-14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4-18页
        1.2.1 国内研究现状第14-16页
        1.2.2 国外研究现状第16-18页
    1.3 论文的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第18-20页
        1.3.1 论文的研究内容第18-19页
        1.3.2 论文的研究方法第19-20页
    1.4 论文的创新点与不足之处第20-21页
        1.4.1 论文的创新点第20页
        1.4.2 论文的不足之处第20-21页
第2章“大班授课小班讨论”教学模式的产生第21-29页
    2.1“大班授课小班讨论”教学模式的历史沿革第21-24页
        2.1.1 萌芽期:从个别教学到班级授课制第21-23页
        2.1.2 发展期:从班级授课制到小班化教育第23-24页
    2.2“大班授课小班讨论”教学模式的时代背景第24-26页
        2.2.1 班级授课制难以适应时代要求第24-25页
        2.2.2 小班化教育趋势盛行第25-26页
    2.3“大班授课小班讨论”教学模式的实践背景第26-29页
        2.3.1 人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化的教育需求第26页
        2.3.2 高等教育大众化与精英化趋势的冲突第26-27页
        2.3.3 国家教育政策的推进第27-29页
第3章“大班授课小班讨论”教学模式的基本概述第29-35页
    3.1“大班授课小班讨论”教学模式的含义第29-33页
        3.1.1 教学模式的含义第29-30页
        3.1.2“大班授课小班讨论”教学模式的含义第30-33页
    3.2“大班授课小班讨论”教学模式的特征第33-35页
        3.2.1 教师理论讲授与学生自学研讨相结合第33页
        3.2.2 大班讲授、小班讨论与个别教学相结合第33页
        3.2.3 教师自身专长与教师集体力量相结合第33-34页
        3.2.4 师生双向交流与多边互动相结合第34-35页
第4章 思政课“大班授课小班讨论”应用现状分析第35-43页
    4.1 思政课“大班授课小班讨论”的实际应用第35-37页
        4.1.1 思政课“大班授课小班讨论”的实施程序第35-36页
        4.1.2 思政课“大班授课小班讨论”的综合评价第36-37页
    4.2 思政课“大班授课小班讨论”的优越性第37-39页
        4.2.1 有利于激发学生对思政课的学习兴趣第37-38页
        4.2.2 有利于提高思政课的教学效果第38页
        4.2.3 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第38-39页
    4.3 思政课“大班授课小班讨论”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第39-43页
        4.3.1 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思维方式的禁锢第39-40页
        4.3.2 部分高校师资力量难以匹配教学任务第40页
        4.3.3 部分学生难以真正参与教学过程第40-41页
        4.3.4 缺少有效的教学管理和评价考核机制第41页
        4.3.5 国内高校理论和实践经验不足第41-43页
第5章 思政课“大班授课小班讨论”改进对策第43-48页
    5.1 解放教师传统思维与增强教育理念认同相结合第43-44页
        5.1.1 改变教师传统思维方式和教学模式第43页
        5.1.2 增强教师对先进教学模式理念的认同第43-44页
    5.2 优化高校师资结构与扩充教师队伍相结合第44-45页
        5.2.1 加强思政课教师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培训第44页
        5.2.2 选聘优秀思政课专任教师和教学人员第44-45页
    5.3 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与改变教师教育方式相结合第45-46页
        5.3.1 提高学生主体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第45页
        5.3.2 促进教师由主导性向引导性教育方式的转变第45-46页
    5.4 设置多元的教学管理与评价考核机制相结合第46-47页
        5.4.1 学生成绩评定方式多元化第46页
        5.4.2 教师评价和考核方式多元化第46页
        5.4.3 学校监管方式完备化第46-47页
    5.5 加强“大班授课小班讨论”理论研究与实践相结合第47-48页
        5.5.1 结合实际学习国内外先进理论和实践经验第47页
        5.5.2 加强“大班授课小班讨论”教学模式的辐射第47-48页
结论第48-49页
参考文献第49-51页
附:思想政治理论课“大班授课小班讨论”教学情况调查问卷第51-55页
作者简介第55-56页
致谢第56页

论文共5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实数BCH的联合信源信道编码的研究
下一篇:从老子论妙与徼开始,试论先秦与古希腊美学的思维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