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5页 |
1.1 波形数据可视化 | 第8-9页 |
1.1.1 波形数据预处理 | 第8-9页 |
1.1.2 波形映射变换及生成图像 | 第9页 |
1.2 天然地震和人工爆破的震源形成机制 | 第9-10页 |
1.3 当今可视化震源识别的研究发展状况 | 第10-13页 |
1.3.1 二维波形数据可视化 | 第10-11页 |
1.3.2 三维波形数据可视化 | 第11-13页 |
1.4 论文研究意义及研究内容 | 第13-15页 |
1.4.1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1.4.2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第2章 两类震源事件原始数据的选取与预处理 | 第15-25页 |
2.1 选取天然地震和人工爆破震源的原始数据 | 第15-17页 |
2.2 不同震源类型的频谱范围研究 | 第17-18页 |
2.3 不同震源类型原始数据的预处理 | 第18-25页 |
2.3.1 经验模态分解 | 第18-20页 |
2.3.2 基于EMD的小波降噪方法 | 第20-25页 |
第3章 对称点模式的可视化识别原理 | 第25-39页 |
3.1 对称点模式原理 | 第25-30页 |
3.1.1 时域波形转换算法 | 第26-29页 |
3.1.2 极坐标映射图 | 第29-30页 |
3.2 基于变异系数的识别原理 | 第30-31页 |
3.3 拐角频率的识别原理 | 第31-36页 |
3.3.1 拐角频率特征 | 第32-34页 |
3.3.2 最小二乘法 | 第34-36页 |
3.4 FISHER分类器的分类原理 | 第36-39页 |
第4章 不同震源类型的可视化识别过程与结果 | 第39-47页 |
4.1 不同震源类型的台站对称点模式图形 | 第39页 |
4.2 多个台站综合对称点模式视图 | 第39-44页 |
4.3 对称点模式实验结果 | 第44页 |
4.4 不同震源的单个SDP图识别 | 第44-47页 |
第5章 基于对称点模式图的变异系数和拐角频率的对比实验 | 第47-53页 |
5.1 基于对称点模式图的变异系数分类实验 | 第47-49页 |
5.2 拐角频率与变异系数的结合识别震源类型的实验 | 第49-51页 |
5.3 基于FISHER分类器的两类震源类型的识别实验 | 第51-53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7页 |
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 | 第57-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