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民法论文--婚姻法论文

欺诈性抚养问题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引言第9-10页
一、欺诈性抚养概述第10-13页
    (一) 欺诈性抚养的概念第10页
    (二) 欺诈性抚养的构成要件第10-11页
    (三) 欺诈性抚养产生的根源分析第11-13页
        1. 经济因素第11-12页
        2. 文化观念的因素第12页
        3. 社会环境的因素第12-13页
二、欺诈性抚养所产生的法律问题第13-16页
    (一) 亲子间身份关系问题第13-14页
        1. 对于亲子推定的习惯做法是否应予明确的问题第13页
        2. 亲子否认制度的确立问题第13页
        3. 亲子认领制度的确立问题第13-14页
    (二) 亲子间财产关系问题第14-16页
        1. 抚养费返还的请求权基础问题第14-15页
        2. 精神损害赔偿问题第15页
        3. 民事责任的承担人问题第15-16页
三、我国欺诈性抚养问题的立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第16-19页
    (一) 我国对欺诈性抚养问题的立法第16-17页
    (二) 我国欺诈性抚养问题立法缺失所存在的问题第17-19页
        1. 亲子否认制度的规定不明确第17页
        2. 亲子认领制度的规定不完善第17页
        3. 抚养费的返还问题第17页
        4. 精神损害赔偿问题第17-19页
四、欺诈性抚养问题域外相关立法的比较及启示第19-28页
    (一) 大陆法系部分国家和地区对欺诈性抚养问题的法律规定第19-22页
        1. 德国第19-20页
        2. 日本第20-21页
        3. 中国台湾地区第21-22页
    (二) 英美法系部分国家对欺诈性抚养问题的法律规定第22-23页
        1. 美国第22-23页
        2. 英国第23页
    (三) 对有关域外欺诈性抚养问题立法的分析及启示第23-28页
        1. 对大陆法系的国家与地区立法的分析及启示第23-26页
        2. 对英美法系的国家的分析及启示第26-28页
五、构建欺诈性抚养问题的解决制度所应遵循的基本原则第28-30页
    (一) 子女平等原则第28页
    (二) 未成年人利益最大化原则第28-29页
    (三) 保障受欺诈方合法权益原则第29页
    (四) 身份关系稳定性与血缘关系真实性相结合原则第29-30页
六、构建解决欺诈性抚养问题的身份制度第30-36页
    (一) 亲子否认制度的构建第30-32页
        1. 作为否认权产生前提的亲子推定制度的确立第30页
        2. 在立法中以例式方式规定提起否认之诉的情形第30页
        3. 否认权人的确定第30页
        4. 应明确否认权消灭的情形第30-31页
        5. 应明确否认权行使的方式第31页
        6. 应明确否认之诉的效力第31-32页
    (二) 亲子认领制度的构建第32-36页
        1. 自愿认领第32-33页
        2. 强制认领第33-34页
        3. 认领的效力第34-36页
七、完善解决欺诈性抚养问题的各项财产制度第36-42页
    (一) 立法应明确受欺诈抚养费返还的请求权基础第36-37页
        1.立法中明确欺诈性抚养侵权性的原因第36-37页
    (二) 在立法中明确规定欺诈性抚养中所侵犯的各项权利第37-38页
        1. 财产权第37页
        2. 知情权第37页
        3. 亲权第37-38页
        4. 生育权第38页
    (三) 完善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第38-40页
    (四) 明确规定不同情形下损害赔偿的责任承担人第40-42页
        1. 夫妻在离婚后发现欺诈性抚养情形的规定第40页
        2. 夫妻在婚姻存续期间发现欺诈性抚养情形的规定第40页
        3. 共同生活的男女在同居期间发现欺诈性抚养情形的规定第40-42页
八、结语第42-43页
注释第43-44页
参考文献第44-46页
致谢第46-47页

论文共4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嵊山镇沿岸渔业资源管理研究
下一篇:中国经济改革绩效及其对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