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桥涵工程论文--各种桥梁论文--桥梁:按结构分论文--斜拉桥论文

形状记忆合金辅助索—拉索系统的若干基本问题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绪论第10-21页
    1.1 引言第10-12页
    1.2 拉索的振动控制方法第12-15页
    1.3 附加辅助索、阻尼器措施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5-16页
    1.4 形状记忆合金的力学性能及研究现状第16-19页
    1.5 存在问题第19页
    1.6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19-21页
第2章 附加单根接地预张拉SMA丝-单索模型理论与试验研究第21-41页
    2.1 引言第21页
    2.2 附加单根接地预张拉SMA丝-单索模型理论研究第21-26页
        2.2.1 SMA丝力学性能线性化第21-22页
        2.2.2 并联弹簧-阻尼器-垂度拉索系统动力特征方程第22-23页
        2.2.3 理论结果与试验结果的比较第23-26页
    2.3 试验概况第26-31页
        2.3.1 试验模型第26-28页
        2.3.2 试验设备及数据采集系统第28-29页
        2.3.3 数据处理方法第29-31页
    2.4 单索性能试验第31-33页
        2.4.1 单索试验第31-32页
        2.4.2 理论计算第32-33页
        2.4.3 理论结果与试验结果对比分析第33页
    2.5 附加单根接地预张拉SMA丝-单索模型自由振动试验第33-38页
        2.5.1 试验工况第33-34页
        2.5.2 室温 20.86℃第34-35页
        2.5.3 室温 9.93℃第35页
        2.5.4 理论计算第35-36页
        2.5.5 理论结果与试验结果分析第36-38页
    2.6 预张拉SMA丝应变的变化及其对系统减振效果的影响第38-40页
        2.6.1 试验过程第38-39页
        2.6.2 试验结果第39-40页
    2.7 本章小结第40-41页
第3章 附加阻尼器-双索系统的自由振动模态特性分析第41-106页
    3.1 引言第41页
    3.2 附加阻尼器-双索系统运动方程推导第41-45页
    3.3 系统的极限解第45-49页
        3.3.1 质量-张力比v_2的极限解第45-46页
        3.3.2 无振动衰减第46-47页
        3.3.3 无衰减振动第47-48页
        3.3.4 趋近于临界阻尼的振动解第48-49页
    3.4 双索等参数情况下的自由振动模态特性第49-51页
    3.5 质量-张力比v_2的影响第51-52页
    3.6 长度比φ_2的影响第52-61页
        3.6.1 二阶振动模态第53-56页
        3.6.2 四阶振动模态第56-60页
        3.6.3 小结第60-61页
    3.7 频率比f_2的影响第61-87页
        3.7.1 频率比f_2=0.8 时系统的自由振动模态分析第62-76页
        3.7.2 频率比f_2=0.6 时系统的自由振动模态分析第76-87页
    3.8 系统长度比与频率比均为 0.8 时的自由振动模态分析第87-104页
        3.8.1 一阶振动模态第88-90页
        3.8.2 二阶振动模态第90-93页
        3.8.3 三阶振动模态第93-98页
        3.8.4 四阶振动模态第98-104页
        3.8.5 小结第104页
    3.9 本章小结第104-106页
第4章 总结与展望第106-109页
    4.1 总结第106-107页
    4.2 展望第107-109页
参考文献第109-113页
致谢第113-114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114页

论文共11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有故无殒”理论的病/证因素对附子及其复方毒性和药效影响的研究
下一篇:精益理论改进实验室流程管理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