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可中断负荷管理的阻塞问题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12-20页 |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选题意义 | 第12-14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1.1.2 选题意义 | 第13-14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8页 |
1.2.1 发电侧的阻塞管理 | 第14-16页 |
1.2.2 用户侧的阻塞管理 | 第16-17页 |
1.2.3 基于输电权的阻塞管理 | 第17-18页 |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18-20页 |
2 可中断负荷管理 | 第20-33页 |
2.1 可中断负荷管理概念及意义 | 第20-22页 |
2.1.1 可中断负荷管理概念 | 第20页 |
2.1.2 可中断负荷管理的意义及现状 | 第20-22页 |
2.2 可中断负荷合同 | 第22-24页 |
2.3 可中断负荷中断补偿电价 | 第24-32页 |
2.3.1 中断负荷成本的影响因素 | 第25-31页 |
2.3.2 可中断负荷中断补偿电价模型 | 第31-32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3 基于灵敏度调节的阻塞管理 | 第33-41页 |
3.1 灵敏度分析 | 第33-35页 |
3.1.1 发电量转移分布系数 | 第33-34页 |
3.1.2 综合发电量分布系数 | 第34-35页 |
3.2 支路功率求解 | 第35-36页 |
3.3 基于灵敏度调节的阻塞管理模型 | 第36-39页 |
3.3.1 目标函数 | 第36-37页 |
3.3.2 约束条件 | 第37页 |
3.3.3 模型求解 | 第37-39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9-41页 |
4 可中断负荷参与的阻塞管理 | 第41-48页 |
4.1 可中断负荷参与阻塞管理的流程 | 第41-43页 |
4.2 可中断负荷参与阻塞管理的数学建模 | 第43-47页 |
4.2.1 目标函数 | 第43-44页 |
4.2.2 约束条件 | 第44-45页 |
4.2.3 模型求解 | 第45-47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5 算例与分析 | 第48-67页 |
5.1 基础数据 | 第48-52页 |
5.2 基于灵敏度调节的阻塞管理 | 第52-58页 |
5.3 可中断负荷参与的阻塞管理 | 第58-66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67-69页 |
6.1 结论 | 第67-68页 |
6.2 展望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2页 |
致谢 | 第72-73页 |
个人简历、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完成的主要工作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