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1 绪论 | 第8-16页 |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 第8-9页 |
1.2 国内外供应链融资业务及相关研究现状综述 | 第9-13页 |
1.2.1 国内外对供应链融资业务运作模式的研究 | 第9-10页 |
1.2.2 对供应链融资理念和应用发展的研究 | 第10-12页 |
1.2.3 对供应链融资风险管理的研究 | 第12-13页 |
1.2.4 文献研究中供应链融资业务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13页 |
1.3 论文的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1.4 论文的创新点 | 第14页 |
1.5 论文的结构安排 | 第14-16页 |
2 供应链融资的理论分析 | 第16-24页 |
2.1 供应链融资的概念与特点 | 第16-18页 |
2.1.1 供应链的含义 | 第16页 |
2.1.2 供应链融资的本质 | 第16-17页 |
2.1.3 供应链融资的主要参与主体 | 第17-18页 |
2.1.4 供应链融资的特点 | 第18页 |
2.2 供应链融资的主要模式 | 第18-20页 |
2.2.1 应收账款融资模式 | 第19页 |
2.2.2 预付账款融资模式 | 第19页 |
2.2.3 存货质押融资模式 | 第19-20页 |
2.3 供应链融资的主要风险控制点 | 第20-22页 |
2.3.1 供应链整体风险 | 第20-21页 |
2.3.2 核心企业的信用风险 | 第21页 |
2.3.3 交易真实性风险 | 第21-22页 |
2.3.4 操作风险控制 | 第22页 |
2.4 供应链融资的重要意义 | 第22-24页 |
3 中国银行供应链融资业务现状分析 | 第24-36页 |
3.1 中国银行供应链融资业务概述 | 第24-25页 |
3.2 本地区供应链融资需求分析 | 第25-30页 |
3.2.1 本地区企业供应链融资调查分析 | 第25-28页 |
3.2.2 本地区金融机构的供应链融资风险控制现状分析 | 第28-29页 |
3.2.3 本地区企业供应链融资存在的问题分析 | 第29-30页 |
3.3 中国银行供应链融资产品模式分析 | 第30-34页 |
3.3.1 应收账款类产品典型模式—保理 | 第30-31页 |
3.3.2 应付账款类产品典理模式—经销商融资 | 第31页 |
3.3.3 货押类产品典型模式—货押融资 | 第31-32页 |
3.3.4 其他产品 | 第32页 |
3.3.5 中国银行供应链融资模式的应用及风险点分析 | 第32-34页 |
3.4 中国银行供应链融资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34-36页 |
4 中国银行供应链融资业务创新产品案例及风险点分析 | 第36-48页 |
4.1 A公司全方位供应链融资创新服务案例分析 | 第36-40页 |
4.1.1 A公司介绍 | 第36-37页 |
4.1.2 A公司供应链金融需求 | 第37-38页 |
4.1.3 针对A公司的上下游客户供应链产品解决方案 | 第38页 |
4.1.4 针对A公司供应链融资的风险点把控 | 第38-39页 |
4.1.5 实践的效果分析 | 第39-40页 |
4.2 E公司在线融资产品——委托代理模式“在线销易达”分析 | 第40-43页 |
4.2.1 E公司介绍 | 第40页 |
4.2.2 E公司的供应链融资需求 | 第40-41页 |
4.2.3 针对E公司的下游经销商产品解决方案 | 第41-42页 |
4.2.4 针对E公司“销易达”业务的风险点把控 | 第42-43页 |
4.2.5 实践的效果分析 | 第43页 |
4.3 H中心国家政策粮兑价交易项下融资产品--“融粮达”分析 | 第43-45页 |
4.3.1 H中心介绍 | 第43-44页 |
4.3.2 H中心的供应链融资需求 | 第44页 |
4.3.3 针对H中心供应链融资方案的设计及业务流程 | 第44-45页 |
4.3.4 针对H中心“融粮达”业务的风险点把控 | 第45页 |
4.3.5 实践的效果分析 | 第45页 |
4.4 中国银行供应链融资业务创新产品案例分析总结 | 第45-48页 |
4.4.1 运用综合供应链贸易金融产品 | 第45-46页 |
4.4.2 打造全新网络供应链融资模式 | 第46页 |
4.4.3 探索“N+X”交易平台模式供应链业务 | 第46-47页 |
4.4.4 小结 | 第47-48页 |
5 中国银行发展供应链融资业务的建议 | 第48-54页 |
5.1 建立供应链融资的组织机构和产品开发系统,树立中国银行品牌 | 第48-49页 |
5.2 完善供应链融资的信用评价体系和风险管理策略 | 第49-52页 |
5.2.1 完善供应链融资的信用评价体系 | 第49-50页 |
5.2.2 完善风险管理策略 | 第50-52页 |
5.3 重视对供应链融资专门化人才的培养机制 | 第52页 |
5.4 促进电子化的供应链融资平台建设 | 第52-54页 |
结论 | 第54-56页 |
附录 | 第56-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4页 |
致谢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