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后期文言小说中的城市书写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绪论 | 第8-17页 |
一、本文的研究对象 | 第8-10页 |
二、相关概念界定 | 第10-12页 |
三、相关研究成果综述 | 第12-15页 |
四、本文的资料来源、使用规则和研究方法 | 第15-17页 |
第一章 城市经济概观 | 第17-53页 |
第一节 从农耕到工商:城市发展动因之变 | 第17-29页 |
一、工商文明:城市发展的新阶段 | 第18-22页 |
二、商业活动:文言小说的新题材 | 第22-29页 |
第二节 从重义到重利:商业价值取向之变 | 第29-38页 |
一、伪劣产品盛行:人情阻诈,道德沦丧 | 第29-32页 |
二、骗局诈术横生:人性贪婪,制度薄弱 | 第32-38页 |
第三节 从苏州到上海:经济中心转移 | 第38-53页 |
一、吴地风流:《右台仙馆笔记》中的苏州形象 | 第39-44页 |
二、沪城风月:文言小说里的海上繁华梦 | 第44-53页 |
第二章 城市文化风尚 | 第53-84页 |
第一节 从传统到新潮:器物观念之变 | 第53-65页 |
一、对立与接受:中西文明碰撞 | 第54-60页 |
二、求新与守旧:城乡差距扩大 | 第60-65页 |
第二节 从淳朴到浇漓:城市风气之变 | 第65-75页 |
一、骄奢之风:商潮冲击,重财趋利 | 第66-71页 |
二、淫逸之风:道统失范,贪色享乐 | 第71-75页 |
第三节 从洋货到洋祸:鸦片之害 | 第75-84页 |
一、药品与毒品:近代鸦片的普及和泛滥 | 第76-79页 |
二、沉醉与觉醒:城市鸦片风尚的文学呈现 | 第79-84页 |
第三章 变革时代的市民群像 | 第84-112页 |
第一节 狐鬼渐稀,烟花渐盛:狭邪人物与城市风尚 | 第85-98页 |
一、青楼与优伶:南北城市风尚 | 第85-88页 |
二、重情与重财:双面人物形象 | 第88-93页 |
三、理想化的烟花世界——王韬笔下的沪上妓女形象 | 第93-98页 |
第二节 民生日蹙,失业日多:流民群体与城乡危机 | 第98-112页 |
一、流离与行乞:城市流民概观 | 第99-102页 |
二、义盗与奇丐:传奇人物形象 | 第102-107页 |
三、城市中的乡土情结 | 第107-112页 |
第四章 城市与祸乱 | 第112-137页 |
第一节 水火无情,疾疫相侵:灾害与应对 | 第112-122页 |
一、祝融之祸:火神崇拜与道德劝谕 | 第113-115页 |
二、火药之祸:军工管理与城市规划 | 第115-118页 |
三、麻风之祸:文言小说中的麻风病与麻风女 | 第118-122页 |
第二节 自经兵燹,义烈尤多:战争与反抗 | 第122-137页 |
一、外敌之乱:沿海城市的劫难 | 第123-128页 |
二、洪杨之乱:江南城市的陷落 | 第128-137页 |
余论 城市的变革与传统文言小说的消亡 | 第137-141页 |
结论 | 第141-144页 |
参考文献 | 第144-152页 |
攻读硕士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152-153页 |
后记 | 第153-1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