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4页 |
1.1 课题背景及来源 | 第12-13页 |
1.2 铰接履带车的国内外发展状况 | 第13-16页 |
1.2.1 铰接履带车的国外发展状况 | 第13-14页 |
1.2.2 铰接履带车的国内发展状况 | 第14-16页 |
1.3 铰接机构的综述 | 第16-21页 |
1.3.1 铰接机构类型 | 第16-19页 |
1.3.2 现有的研究基础 | 第19-21页 |
1.4 论文研究的意义及目的 | 第21-22页 |
1.5 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2-24页 |
第2章 基于解析法铰接履带车的转向和俯仰运动分析 | 第24-42页 |
2.1 铰接履带车的结构介绍 | 第24-27页 |
2.2 铰接履带车转向过程的机理分析 | 第27页 |
2.3 转向过程的运动分析 | 第27-36页 |
2.3.1 模型的建立 | 第28-29页 |
2.3.2 摩擦力引起的转向阻力矩 | 第29-32页 |
2.3.3 履带对周围土壤剪切挤压引起的转向阻力矩 | 第32-34页 |
2.3.4 转向阻力矩的计算 | 第34-36页 |
2.4 俯仰过程的运动分析 | 第36-41页 |
2.4.1 模型的建立 | 第37-40页 |
2.4.2 俯仰运动过程受力分析 | 第40-41页 |
2.4.3 俯仰油缸的受力分析 | 第41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第3章 铰接机构铰点位置优化 | 第42-52页 |
3.1 遗传算法简介 | 第42-44页 |
3.1.1 遗传算法的基本原理 | 第42页 |
3.1.2 遗传算法的计算过程 | 第42-44页 |
3.2 优化设计模型的建立 | 第44-48页 |
3.2.1 设计变量 | 第44-45页 |
3.2.2 目标函数 | 第45-46页 |
3.2.3 约束条件 | 第46-48页 |
3.3 优化过程及结果分析 | 第48-50页 |
3.3.1 优化过程 | 第48-49页 |
3.3.2 优化结果和分析 | 第49-50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0-52页 |
第4章 铰接机构结构强度分析 | 第52-70页 |
4.1 铰接机构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52-58页 |
4.1.1 有限元模型选择单元的介绍 | 第53-55页 |
4.1.2 特殊连接处理 | 第55-57页 |
4.1.3 各部件材料类型的选择 | 第57-58页 |
4.1.4 有限元分析方法 | 第58页 |
4.2 铰接机构多工况下的约束和加载 | 第58-63页 |
4.2.1 原地转向在 0°时工况 | 第58-59页 |
4.2.2 原地转向在 35°时工况 | 第59-61页 |
4.2.3 俯仰工况 | 第61-62页 |
4.2.4 水平工况 | 第62-63页 |
4.3 铰接机构的多工况有限元分析 | 第63-67页 |
4.3.1 原地转向在 0°时工况 | 第63-64页 |
4.3.2 原地转向在 35°时工况 | 第64-65页 |
4.3.3 俯仰工况 | 第65-66页 |
4.3.4 水平工况 | 第66-67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7-70页 |
第5章 铰接机构结构优化设计 | 第70-80页 |
5.1 Opti Struct优化设计简介 | 第70-71页 |
5.2 优化模型的建立 | 第71-72页 |
5.2.1 优化部件的选择 | 第71-72页 |
5.2.2 材料的选择 | 第72页 |
5.3 拓扑优化过程 | 第72-76页 |
5.3.1 工况分析 | 第72-73页 |
5.3.2 载荷的确定 | 第73-74页 |
5.3.3 约束的确定 | 第74-75页 |
5.3.4 载荷步的确定 | 第75页 |
5.3.5 优化参数的选择 | 第75-76页 |
5.4 拓扑优化结果 | 第76-77页 |
5.5 优化结果的对比分析 | 第77-79页 |
5.5.1 优化后模型的确定 | 第77页 |
5.5.2 优化前后模型的对比分析 | 第77-79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79-80页 |
第6章 全文总结和展望 | 第80-82页 |
6.1 全文总结 | 第80-81页 |
6.2 展望 | 第81-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88页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的科研成果 | 第88-90页 |
致谢 | 第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