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7页 |
·纳米银的简介 | 第11-15页 |
·纳米材料 | 第11页 |
·纳米银材料 | 第11页 |
·纳米银的抗菌性能 | 第11-12页 |
·银的抗菌作用机理 | 第12-14页 |
·纳米银的抗菌性应用 | 第14-15页 |
·纳米银的制备方法 | 第15-19页 |
·液相化学还原法 | 第15-16页 |
·微乳液法(反胶束法) | 第16页 |
·光还原法 | 第16-17页 |
·模板法 | 第17页 |
·电化学法 | 第17页 |
·超声法 | 第17页 |
·辐射法 | 第17-18页 |
·纳米银的表征 | 第18-19页 |
·含纳米银复合抗菌材料对根管治疗中粪肠球菌生物膜药敏作用的体外初步研究 | 第19-22页 |
·粪肠球菌(E. faecalis)及其生物膜的简介 | 第19-20页 |
·根管治疗术后粪肠球菌感染的现状研究 | 第20-21页 |
·根管消毒药物的应用 | 第21-22页 |
·纳米银用于复合手消毒乳液的研究 | 第22-24页 |
·简介 | 第22-23页 |
·手消毒剂的种类 | 第23-24页 |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和主要的内容 | 第24-27页 |
·本课题的目的 | 第24-25页 |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5-26页 |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 第26-27页 |
第二章 纳米银的制备 | 第27-37页 |
·前言 | 第27页 |
·实验试剂及设备 | 第27-28页 |
·实验试剂 | 第27-28页 |
·实验设备 | 第28页 |
·实验方法 | 第28-29页 |
·纳米银的制备 | 第28页 |
·纳米银颗粒的表征 | 第28-29页 |
·实验结果分析和讨论 | 第29-35页 |
·纳米银的XRD 分析 | 第29-30页 |
·温度的影响 | 第30-31页 |
·硝酸银的溶度的影响 | 第31-33页 |
·葡萄糖溶度的影响 | 第33-35页 |
·PEG 在纳米银制备中的作用 | 第35页 |
·本章小结 | 第35-37页 |
第三章 含纳米银的复合抗菌溶液对饥饿期粪肠球菌及其生物膜的作用效果 | 第37-52页 |
·前言 | 第37页 |
·实验部分 | 第37-41页 |
·主要材料和设备 | 第37-38页 |
·材料的合成 | 第38-39页 |
·粪肠球菌生长曲线的测定 | 第39页 |
·粪肠球菌生物膜形成实验 | 第39页 |
·样品A 与样品B 对饥饿期浮游态粪肠球菌的MBC 测定和MBEC 测定实验 | 第39-41页 |
·饥饿型粪肠球菌生物膜与样品的药物作用 | 第41页 |
·统计分析 | 第41页 |
·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 | 第41-50页 |
·粪肠球菌的生长曲线 | 第41-42页 |
·粪肠球菌在各时期形成生物膜数量情况 | 第42-43页 |
·盖玻片表面生物膜扫描电镜观察结果 | 第43-44页 |
·样品对饥饿期粪肠球菌的 MBC 和 MBEC 实验结果分析 | 第44-46页 |
·样品对6h 生物膜的作用效果比较 | 第46-47页 |
·药物对24h 生物膜的作用效果 | 第47-48页 |
·样品A,B 对48h 生物膜的作用效果比较 | 第48-49页 |
·作用时间对药物效用的影响 | 第49-50页 |
·本章小结 | 第50-52页 |
第四章 复方纳米银抗菌乳液的探索性研究 | 第52-58页 |
·前言 | 第52页 |
·实验试剂,菌种和设备 | 第52-54页 |
·实验试剂和菌种 | 第52-53页 |
·实验设备 | 第53-54页 |
·实验方法 | 第54-55页 |
·复方纳米银乳液的制备 | 第54页 |
·复方纳米银的抗菌性表征 | 第54-55页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55-56页 |
·中和剂鉴定试验结果 | 第55页 |
·醋酸氯已定溶度对抗菌性的影响 | 第55-56页 |
·作用时间对对抗菌性的影响 | 第56页 |
·现场消毒实验结果 | 第56页 |
·结论 | 第56-58页 |
结论 | 第58-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7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71-73页 |
致谢 | 第73-74页 |
附件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