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3页 |
1.1 论文课题背景及意义 | 第8-9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1.3 论文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1.4 论文组织结构 | 第12-13页 |
第2章 云存储和P2P技术概述 | 第13-21页 |
2.1 云存储 | 第13-16页 |
2.1.1 云存储概念 | 第13-14页 |
2.1.2 云存储的特点 | 第14-15页 |
2.1.3 云同步技术 | 第15-16页 |
2.2 P2P技术 | 第16-20页 |
2.2.1 P2P技术的概念 | 第16-17页 |
2.2.2 P2P的网络模型 | 第17-20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0-21页 |
第3章 基于云存储和P2P的资料同步分享系统框架及关键技术简介 | 第21-32页 |
3.1 文件同步分享的概念及意义 | 第21页 |
3.2 资料同步分享系统的体系结构设计 | 第21-23页 |
3.3 同步交互过程 | 第23-24页 |
3.3.1 同步交互分析 | 第23页 |
3.3.2 系统同步交互过程 | 第23-24页 |
3.4 文件快速同步 | 第24-31页 |
3.4.1 Rsync同步算法流程 | 第25-28页 |
3.4.2 Rsync算法的不足 | 第28页 |
3.4.3 快速同步算法优化 | 第28-31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4章 资料同步分享系统网络拓扑模型研究 | 第32-42页 |
4.1 同步分享系统的网络模型 | 第32-33页 |
4.2 客户端/服务器模式网络连接 | 第33-35页 |
4.2.1 同步分享系统的C/S网络模型 | 第33-34页 |
4.2.2 客户端服务器建立网络连接过程 | 第34-35页 |
4.3 对等网络连接 | 第35-41页 |
4.3.1 对等连接建立过程 | 第36-37页 |
4.3.2 NAT技术 | 第37-38页 |
4.3.3 P2P穿越NAT设备的方法 | 第38-40页 |
4.3.4 基于TCP协议的P2P"打洞”过程 | 第40-41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第5章 基于云存储和P2P的资料同步分享系统传输模型研究 | 第42-63页 |
5.1 基于云存储和P2P的资料同步分享系统传输模型 | 第42-43页 |
5.2 资料同步分享系统的传输模式 | 第43-45页 |
5.2.1 单点传输模式 | 第43-44页 |
5.2.2 多点传输模式 | 第44-45页 |
5.3 资源搜索与定位算法 | 第45-50页 |
5.3.1 Chord算法 | 第45-48页 |
5.3.2 Chord算法的优化 | 第48-49页 |
5.3.3 洪范与Chord算法的结合 | 第49-50页 |
5.4 最优传输效率的节点选择策略 | 第50-57页 |
5.4.1 两个节点的通信等价开销值 | 第50-51页 |
5.4.2 节点问建立连接的开销及计算 | 第51-53页 |
5.4.3 节点服务能力的等价计算及分析 | 第53-55页 |
5.4.4 传输方案选择的策略 | 第55-57页 |
5.5 资料同步分享系统的数据传输流程 | 第57-62页 |
5.5.1 服务器数据传输过程 | 第57-59页 |
5.5.2 普通节点数据传输过程 | 第59-61页 |
5.5.3 超级节点的选取和作用 | 第61-62页 |
5.6 文件传输系统性能分析 | 第62页 |
5.7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第6章 总结和展望 | 第63-65页 |
6.1 论文完成的工作 | 第63页 |
6.2 下一步的工作和展望 | 第63-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8页 |
致谢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