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制药化学工业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基础理论论文

还原响应型药物输送载体的合成及其性能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20页
    1.1 引言第10-11页
    1.2 纳米脂质体第11-12页
    1.3 纳米凝胶第12-13页
    1.4 聚合物纳米胶束(PM)第13-16页
        1.4.1 核交联胶束(CCLPM)第14-15页
        1.4.2 壳交联胶束(SCLPM)第15-16页
    1.5 碳纳米管(CNTs)第16-17页
    1.6 埃络石纳米管(HNTs)第17-18页
    1.7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及意义第18-20页
第二章 还原响应型ABC型嵌段聚合物的合成第20-30页
    2.1 引言第20页
    2.2 主要实验仪器第20-21页
    2.3 主要实验药品第21-22页
    2.4 化合物测试方法第22-23页
    2.5 试剂纯化与处理第23页
    2.6 实验部分第23-25页
        2.6.1 双亲性嵌段共聚物mPEG-b-PAGE的合成第23-24页
        2.6.2 三嵌段聚合物mPEG-b-PAGE-b-PLLA的合成第24页
        2.6.3 侧链含巯基基团的三嵌段聚合物mPEG-b-PAGESH-b-PLLA的合成第24-25页
    2.7 还原响应型ABC型嵌段聚合物的表征第25-28页
        2.7.1 双亲性嵌段共聚物mPEG-b-PAGE的核磁共振氢谱第25-26页
        2.7.2 三嵌段聚合物mPEG-b-PAGE-b-PLLA的核磁表征第26-27页
        2.7.3 侧链含巯基基团的三嵌段聚合物mPEG-b-PAGESH-b-PLLA的核磁表征第27页
        2.7.4 聚合物的凝胶渗透色谱表征第27-28页
    2.8 本章小结第28-30页
第三章 还原响应型ABC型嵌段聚合物的性能研究第30-38页
    3.1 聚合物胶束溶液的制备及表征第30-32页
        3.1.1 聚合物胶束溶液的制备第30-31页
        3.1.2 聚合物的临界胶束浓度的测定第31-32页
        3.1.3 动态光散射的测定(DLS)第32页
    3.2 交联胶束的制备及表征第32-34页
        3.2.1 交联胶束的制备第32-33页
        3.2.2 交联胶束的形貌表征(TEM)第33-34页
    3.3 交联胶束的体外释放研究第34-36页
        3.3.1 载药胶束的制备第34-35页
        3.3.2 载药胶束的体外释放研究第35-36页
    3.4 本章小结第36-38页
第四章 还原响应型埃洛石纳米管的合成第38-46页
    4.1 引言第38页
    4.2 主要实验仪器第38-39页
    4.3 主要实验试剂第39页
    4.4 化合物测试方法第39-40页
    4.5 试剂的纯化与处理第40页
    4.6 实验部分第40-44页
        4.6.1 由巯基基团修饰的埃络石纳米管的合成第40页
        4.6.2 由二硫键修饰的埃络石纳米管的合成第40-41页
        4.6.3 由羧基基团修饰的埃络石纳米管的合成第41页
        4.6.4 聚合物的合成第41-42页
        4.6.5 聚合物修饰的埃络石纳米管的合成第42-44页
    4.7 本章小结第44-46页
第五章 还原响应型埃洛石纳米管的性能研究第46-56页
    5.1 聚合物的核磁共振氢谱第46-47页
        5.1.1 聚合物PLLA的核磁氢谱第46页
        5.1.2 聚合物mPEG-b-PDLA的核磁氢谱第46-47页
    5.2 聚合物的凝胶渗透色谱(GPC)第47页
    5.3 产物的红外光谱表征第47-48页
    5.4 热重分析(TG)第48-49页
    5.5 扫描电子显微镜表征(SEM)第49-50页
    5.6 埃洛石纳米管的分散性研究第50-51页
    5.7 埃洛石纳米管的体外释放研究第51-53页
        5.7.1 载药埃洛石纳米管的制备第51-52页
        5.7.2 载药埃洛石纳米管的体外释放研究第52-53页
    5.8 本章小结第53-56页
结论与展望第56-58页
参考文献第58-64页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文章第64-66页
致谢第66-68页

论文共6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动画技术与动画艺术综合应用的研究与实现
下一篇:逸笔抒写,融汇中西--中国当代油画风景创作中写意性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