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3-4页 | 
| Abstract | 第4-5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8-16页 | 
|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8-10页 | 
|     1.2 主观句识别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     1.3 主观句识别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13-14页 | 
|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     1.5 本文的组织安排 | 第15-16页 | 
| 第2章 基于句子主观性强度模糊集合的汉语主观句识别 | 第16-36页 | 
|     2.1 引言 | 第16-17页 | 
|     2.2 主观性特征获取 | 第17-20页 | 
|         2.2.1 主观性特征选择 | 第17-18页 | 
|         2.2.2 基于优势比的特征抽取 | 第18-20页 | 
|     2.3 主观性密度计算 | 第20-22页 | 
|     2.4 模糊集合分类器 | 第22-28页 | 
|         2.4.1 主观性强度模糊集合 | 第23-25页 | 
|         2.4.2 三角形隶属度函数 | 第25-26页 | 
|         2.4.3 基于K-MEANS算法的隶属度函数参数计算 | 第26-28页 | 
|         2.4.4 最大隶属度原则 | 第28页 | 
|     2.5 系统总体结构及流程 | 第28-30页 | 
|     2.6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30-35页 | 
|         2.6.1 实验数据及测评方法 | 第30-31页 | 
|         2.6.2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31-35页 | 
|     2.7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 第3章 基于主客观词汇模糊集合的汉语主观句识别 | 第36-58页 | 
|     3.1 引言 | 第36-37页 | 
|     3.2 主客观词汇模糊集合及其隶属度函数 | 第37-42页 | 
|         3.2.1 主客观词汇模糊集合 | 第37-38页 | 
|         3.2.2 基于模糊统计TF-IDF的隶属度函数构建方法 | 第38-42页 | 
|     3.3 模糊IF-THEN规则 | 第42-45页 | 
|         3.3.1 原子模糊命题 | 第43-44页 | 
|         3.3.2 模糊IF-THEN规则 | 第44-45页 | 
|     3.4 模糊推理机 | 第45-50页 | 
|         3.4.1 输入模糊化模块 | 第45-46页 | 
|         3.4.2 模糊推理模块 | 第46-49页 | 
|         3.4.3 解模糊化模块 | 第49-50页 | 
|     3.5 系统总体结构与流程 | 第50-51页 | 
|     3.6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51-57页 | 
|         3.6.1 实验数据及测评方法 | 第51-52页 | 
|         3.6.2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52-57页 | 
|     3.7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 结论 | 第58-59页 | 
| 参考文献 | 第59-64页 | 
| 致谢 | 第64-65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参加的科研项目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