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页 |
导论 | 第15-33页 |
一、查尔斯·泰勒生平及著作简介 | 第15-17页 |
二、国内外文献研究现状综述 | 第17-24页 |
三、选题的缘由及研究意义 | 第24-30页 |
四、论文研究思路和框架 | 第30-33页 |
第一章 现代认同的“知识考古” | 第33-64页 |
第一节 认同的理论溯源 | 第33-41页 |
一、认同的词源学考察 | 第33-35页 |
二、认同的哲学思想溯源 | 第35-37页 |
三、认同的心理学思想溯源 | 第37-40页 |
四、认同的社会学思想溯源 | 第40-41页 |
第二节 查尔斯·泰勒论自我认同的形成 | 第41-60页 |
一、现代内在性与自我观念的演变 | 第42-51页 |
二、日常生活的肯定 | 第51-58页 |
三、本性的呼声 | 第58-60页 |
第三节 自我认同的特征 | 第60-63页 |
一、现代区位化 | 第60-61页 |
二、原子化 | 第61-62页 |
三、创造性能力 | 第62-63页 |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第二章 自我认同危机的现实诊断 | 第64-84页 |
第一节 现代性的隐忧 | 第64-70页 |
一、个人主义的危险和意义的失落 | 第65-66页 |
二、工具理性的主导性 | 第66-68页 |
三、自由的丧失 | 第68-70页 |
第二节 自由主义与社群主义之争 | 第70-80页 |
一、本体论论题与辩护性论题的分辩 | 第70-73页 |
二、“程序自由主义”及危机 | 第73-80页 |
第三节 多重现代性 | 第80-83页 |
一、文化的现代性与非文化的现代性 | 第80-82页 |
二、多重现代性与承认政治实践 | 第82-83页 |
本章小结 | 第83-84页 |
第三章 查尔斯·泰勒承认理论的本体论 | 第84-111页 |
第一节 自我与语言 | 第84-92页 |
一、人是自我解释的动物 | 第84-86页 |
二、人是语言的存在 | 第86-89页 |
三、对话的自我 | 第89-91页 |
四、自我与能动性 | 第91-92页 |
第二节 自我与道德 | 第92-101页 |
一、不可逃避的框架 | 第92-95页 |
二、善的多元性 | 第95-97页 |
三、道德根源 | 第97-101页 |
第三节 泰勒的社会论题 | 第101-110页 |
一、社会论题 | 第101-104页 |
二、共和主义论题 | 第104-110页 |
本章小结 | 第110-111页 |
第四章 查尔斯·泰勒承认理论--从自我认同到寻求承认的政治学 | 第111-159页 |
第一节 承认理论的现实语境 | 第111-116页 |
一、加拿大魁北克问题 | 第111-114页 |
二、多元文化主义的盛行 | 第114-116页 |
第二节 承认理论的理论资源 | 第116-128页 |
一、黑格尔的承认的思想 | 第116-120页 |
二、赫尔德、洪堡特、海德格尔以及维特根斯坦等人的语言哲学理论 | 第120-124页 |
三、托克维尔的社会政治思想 | 第124-127页 |
四、霍耐特的承认理论 | 第127-128页 |
第三节 泰勒的承认政治与承认理论 | 第128-142页 |
一、承认政治理论构想的前提:认同与承认话语的缘起与形成 | 第128-132页 |
二、承认政治构想的核心:区分普遍主义政治和差异政治 | 第132-138页 |
三、寻求“第三条道路”:承认的政治 | 第138-140页 |
四、泰勒承认理论的意蕴及特征 | 第140-142页 |
第四节 查尔斯·泰勒承认理论在西方学界的互动、拓展与比较 | 第142-157页 |
一、哈贝马斯的交往理性和商谈政治 | 第142-147页 |
二、霍耐特的承认理论 | 第147-154页 |
三、弗雷泽的再分配承认 | 第154-155页 |
四、利科的承认理论 | 第155-157页 |
本章小结 | 第157-159页 |
第五章 为承认寻找处境 | 第159-191页 |
第一节 重提和吁求市民社会 | 第159-167页 |
一、市民社会的理论考察 | 第159-163页 |
二、洛克的学说 | 第163-164页 |
三、孟德斯鸠的学说 | 第164-166页 |
四、泰勒的言说 | 第166-167页 |
第二节 重塑现代社会想象 | 第167-184页 |
一、何谓“社会想象” | 第168-169页 |
二、现代新的道德秩序观的生成和确立 | 第169-172页 |
三、市场经济 | 第172-176页 |
四、现代公共领域 | 第176-179页 |
五、民主自治的实践和视野 | 第179-182页 |
六、世俗化社会的秩序 | 第182-184页 |
第三节 世俗化时代的宗教情结 | 第184-190页 |
本章小结 | 第190-191页 |
第六章 查尔斯·泰勒承认理论评析 | 第191-223页 |
第一节 查尔斯·泰勒承认理论的理论及实践意义 | 第191-194页 |
一、理论意义 | 第191-193页 |
二、实践意义 | 第193-194页 |
第二节 查尔斯·泰勒承认理论的局限性分析 | 第194-203页 |
一、难逃自由主义视野的窠臼 | 第195页 |
二、难避乌托邦化的理想化色彩 | 第195-198页 |
三、“物”的维度的缺失 | 第198-200页 |
四、过分强调共同体的作用,忽视了个人与共同体的辩证关系 | 第200-202页 |
五、承认的内容和限度需进一步规范和阐释 | 第202-203页 |
第三节 查尔斯·泰勒承认理论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底蕴 | 第203-214页 |
一、历史解释的背离与内在诉求的一致 | 第203-209页 |
二、他者维度 | 第209-212页 |
三、关注人的现实生活和生存维度 | 第212-214页 |
第四节 查尔斯·泰勒承认理论的时代回响 | 第214-222页 |
一、丰富和谐思想、构建和谐社会与世界 | 第214-217页 |
二、对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借鉴和启示: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 | 第217-222页 |
本章小结 | 第222-223页 |
结语:承认理论与共同体 | 第223-229页 |
参考文献 | 第229-244页 |
致谢 | 第244-24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第2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