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园林规划与建设论文

基于生态适宜性分析的三亚热带珍稀花木博览园规划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1 绪论第12-28页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第12-14页
        1.1.1 研究背景第12-13页
        1.1.2 研究意义第13-14页
    1.2 相关概念第14-16页
        1.2.1 生态敏感性分析第14页
        1.2.2 生态适宜性分析第14-15页
        1.2.3 GIS技术第15-16页
        1.2.4 城市山地公园第16页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第16-22页
        1.3.1 GIS技术的发展进程第16-17页
        1.3.2 生态适宜性分析相关研究进展第17-20页
        1.3.3 城市山地公园规划研究进展第20-21页
        1.3.4 研究不足与展望第21-22页
    1.4 相关研究理论基础第22-25页
        1.4.1 土地评价理论第22页
        1.4.2 景观生态学理论第22-24页
        1.4.3 可持续发展理论第24-25页
    1.5 研究目的与研究内容第25页
        1.5.1 研究目的第25页
        1.5.2 研究的主要内容第25页
    1.6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第25-28页
        1.6.1 研究方法第25-27页
        1.6.2 技术路线第27-28页
2 城市山地公园生态适宜性分析研究第28-42页
    2.1 城市山地公园生态适宜性分析的目的及意义第28页
    2.2 城市山地公园生态适宜性分析的内容与方法第28-30页
        2.2.1 生态适宜性分析的内容第28-29页
        2.2.2 生态适宜性评价方法第29-30页
    2.3 GIS技术平台及其应用第30-34页
        2.3.1 GIS的功能与特点第30-31页
        2.3.2 GIS的数据第31-33页
        2.3.3 GIS的空间分析第33-34页
        2.3.4 GIS软件的选择第34页
    2.4 城市山地公园生态适宜性分析步骤第34-42页
        2.4.1 生态适宜性分析流程图第34页
        2.4.2 评价因子的筛选第34-38页
        2.4.3 评价标准构建第38-39页
        2.4.4 单因子评价第39页
        2.4.5 评价因子权重的确定第39-41页
        2.4.6 加权计算适宜性综合得分第41页
        2.4.7 生态适宜性评价结果分析第41-42页
3 三亚热带珍稀花木博览园生态适宜性分析第42-76页
    3.1 研究区域概况第42-48页
        3.1.1 区位交通第42页
        3.1.2 自然条件第42-44页
        3.1.3 地域文化第44-45页
        3.1.4 社会经济第45页
        3.1.5 区域生态环境第45页
        3.1.6 土地利用现状第45-46页
        3.1.7 风景资源第46-48页
    3.2 数据处理第48-49页
        3.2.1 数据资料的筛选第48页
        3.2.2 数字高程模型(DEM)的构建第48-49页
    3.3 相关研究因子分析第49-63页
        3.3.1 地形地势因子第49-53页
        3.3.2 土地利用类型因子第53-54页
        3.3.3 植被类型因子第54-56页
        3.3.4 光照强度因子第56-57页
        3.3.5 视域因子第57页
        3.3.6 水体因子第57-58页
        3.3.7 现状道路因子第58-59页
        3.3.8 风景资源密度因子第59-60页
        3.3.9 生态敏感性因子第60-63页
    3.4 生态适宜性评价因子的确定第63页
    3.5 评价标准构建第63-65页
    3.6 单因子评价第65-70页
        3.6.1 坡度第65页
        3.6.2 坡向第65-66页
        3.6.3 地形起伏度第66-67页
        3.6.4 植被类型第67页
        3.6.5 生态敏感度第67-68页
        3.6.6 土地利用类型第68页
        3.6.7 道路缓冲区第68-69页
        3.6.8 风景资源密度第69-70页
        3.6.9 视域第70页
    3.7 生态适宜性综合评价第70-74页
        3.7.1 权重确定第70-71页
        3.7.2 加权计算适宜性综合得分第71-73页
        3.7.3 生态适宜性评价结果分析第73-74页
    3.8 小结第74-76页
4 基于适宜性分析的三亚热带珍稀花木博览园规划第76-98页
    4.1 规划说明第76-80页
        4.1.1 上位规划解读第76-78页
        4.1.2 规划依据及目标定位第78-79页
        4.1.3 规划原则第79-80页
    4.2 总体布局与分区规划第80-85页
        4.2.1 总体布局第80页
        4.2.2 分区规划第80-85页
    4.3 交通系统规划第85-87页
    4.4 景点及旅游游线规划第87-89页
        4.4.1 景点规划第87-88页
        4.4.2 游览线路组织第88-89页
    4.5 配套设施规划第89-90页
    4.6 植物景观规划第90-95页
        4.6.1 植物景观规划原则第90页
        4.6.2 植物景观规划策略第90-91页
        4.6.3 各功能区植物景观营造第91-95页
    4.7 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第95-98页
        4.7.1 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原则第95页
        4.7.2 生态环境保护区划与措施第95-98页
5 结论与讨论第98-102页
    5.1 结论第98-99页
    5.2 讨论第99-102页
参考文献第102-110页
附录A第110-111页
附录B第111-121页
致谢第121页

论文共12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时间分数阶偏微分方程高阶数值解法
下一篇:电脑中频药透治疗对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