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24页 |
1.1 引言 | 第8页 |
1.2 锂离子电池的基本结构及工作机理 | 第8-10页 |
1.3 锂离子电池的组成 | 第10-11页 |
1.4 富锂材料xLi_2MnO_3·(1-x)LiMO_2(M=Ni,Co,Mn,Cr…)的结构 | 第11-13页 |
1.5 Li_2MnO_3·LiMO_2(M=Ni,Co,Mn…)材料的充放电机理 | 第13-14页 |
1.6 富锂正极材料的合成工艺 | 第14-18页 |
1.7 富锂材料电化学性能的改性 | 第18-22页 |
1.7.1 表面包覆 | 第18-20页 |
1.7.2 掺杂 | 第20-21页 |
1.7.3 与其他材料复合 | 第21页 |
1.7.4 循环预处理 | 第21页 |
1.7.5 酸处理 | 第21-22页 |
1.7.6 颗粒纳米化及形貌控制 | 第22页 |
1.7.7 其他改性方法 | 第22页 |
1.8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 第22-24页 |
第二章 Li_(1.2)Mn_(0.54)Ni_(0.13)Co_(0.13)O_2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 | 第24-42页 |
2.1 引言 | 第24页 |
2.2 实验原料与方法 | 第24-28页 |
2.2.1 实验原料及实验仪器 | 第24-25页 |
2.2.2 Li_(1.2)Mn_(0.54)Ni_(0.13)Co_(0.13)O_2正极材料的合成工艺流程 | 第25-26页 |
2.2.3 纽扣电池的制备 | 第26-27页 |
2.2.4 样品的测试与表征 | 第27-28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28-41页 |
2.3.1 前驱体的制备 | 第28-30页 |
2.3.1.1 沉淀剂的选择 | 第28-29页 |
2.3.1.2 体系pH的选择 | 第29页 |
2.3.1.3 前驱体的热稳定性 | 第29-30页 |
2.3.2 最终产物的制备 | 第30-41页 |
2.3.2.1 正交试验 | 第30-34页 |
2.3.2.2 正交试验验证 | 第34-35页 |
2.3.2.3 X射线衍射分析(XRD) | 第35-38页 |
2.3.2.4 循环伏安性能测试(CV) | 第38-39页 |
2.3.2.5 交流阻抗测试(EIS) | 第39-41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第三章 Li_(1.2)Mn_(0.54)Ni_(0.13)Co_(0.13)O_2的改性研究 | 第42-49页 |
3.1 引言 | 第42页 |
3.2 Li_yNa_xMn_(0.54)Ni_(0.13)Co_(0.13)O_2(x+y=1.2)正极材料的制备 | 第42-43页 |
3.2.1 前驱体的制备 | 第42页 |
3.2.2 高温固相法合成Li_yNa_xMn_(0.54)Ni_(0.13)Co_(0.13)O_2(X+y=1.2)正极材料 | 第42-43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43-48页 |
3.3.1 Li_yNa_xMn_(0.54)Ni_(0.13)Co_(0.13)O_2(x+y=1.2)正极材料的结构形貌 | 第43-44页 |
3.3.2 Li_yNa_xMn_(0.54)Ni_(0.13)Co_(0.13)O_2(x+y=1.2)正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 | 第44-46页 |
3.3.3 Li_yNa_xMn_(0.54)Ni_(0.13)Co_(0.13)O_2(x+y=1.2)正极材料的循环伏安测试 | 第46-47页 |
3.3.4 Li_yNa_xMn_(0.54)Ni_(0.13)Co_(0.13)O_2(x+y=1.2)正极材料的交流阻抗分析 | 第47-48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第四章 结论 | 第49-51页 |
4.1 结论 | 第49-50页 |
4.2 展望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9页 |
致谢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