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0-12页 |
Abstract | 第12-14页 |
1 引言 | 第15-29页 |
1.1 抗菌肽研究概述 | 第15-19页 |
1.1.1 抗菌肽的分类 | 第15-17页 |
1.1.2 抗菌肽的物理化学和结构参数 | 第17-19页 |
1.2 抗菌肽的作用机制 | 第19-22页 |
1.3 抗菌肽的生物学功能 | 第22-25页 |
1.3.1 抗细菌 | 第22-23页 |
1.3.2 抗真菌 | 第23-24页 |
1.3.3 抗癌 | 第24页 |
1.3.4 抗虫 | 第24页 |
1.3.5 抗病毒 | 第24-25页 |
1.3.6 免疫调节 | 第25页 |
1.4 猪源抗菌肽PMAP-36的研究进展 | 第25-27页 |
1.4.1 PMAP-36的来源与结构 | 第25-26页 |
1.4.2 PMAP-36的抗菌性和溶血性 | 第26页 |
1.4.3 PMAP-36的作用机制 | 第26-27页 |
1.5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和主要内容 | 第27-29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9-39页 |
2.1 试验材料 | 第29-30页 |
2.1.1 抗菌肽合成 | 第29页 |
2.1.2 菌株 | 第29页 |
2.1.3 试剂 | 第29-30页 |
2.1.4 仪器 | 第30页 |
2.2 二级结构的测定 | 第30-31页 |
2.3 抗菌肽的生物学活性测定 | 第31-35页 |
2.3.1 抗菌活性的测定 | 第31-32页 |
2.3.2 细胞毒性的测定 | 第32-34页 |
2.3.3 盐离子稳定性的测定 | 第34页 |
2.3.4 抗生物被膜(BIOFILM)活性的测定 | 第34-35页 |
2.3.5 内毒素中和活性的测定 | 第35页 |
2.4 抗菌肽的抑菌机理 | 第35-38页 |
2.4.1 外膜通透性的测定 | 第35-36页 |
2.4.2 内膜通透性的测定 | 第36页 |
2.4.3 细胞电势能的测定 | 第36-37页 |
2.4.4 细胞膜完整性的测定 | 第37页 |
2.4.5 细胞膜形态的观测 | 第37-38页 |
2.5 数据分析 | 第38-39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39-88页 |
3.1 抗菌肽分子改良与设计 | 第39-45页 |
3.1.1 非完美两亲性抗菌肽的设计 | 第39-41页 |
3.1.2 低Α-螺旋倾向性抗菌肽的设计 | 第41-42页 |
3.1.3 抗菌肽RI16的分子改造 | 第42-44页 |
3.1.4 七肽重复序列抗菌肽的全新设计 | 第44-45页 |
3.2 抗菌肽的二级结构分析 | 第45-50页 |
3.2.1 非完美两亲性抗菌肽的设计 | 第45-46页 |
3.2.2 低Α-螺旋倾向性抗菌肽的设计 | 第46-48页 |
3.2.3 抗菌肽RI16的分子改造 | 第48-49页 |
3.2.4 七肽重复序列抗菌肽的全新设计 | 第49-50页 |
3.3 抗菌肽的生物学活性 | 第50-64页 |
3.3.1 抗菌活性 | 第50-55页 |
3.3.2 抗菌肽的细胞毒性与选择性 | 第55-57页 |
3.3.3 盐离子稳定性 | 第57-61页 |
3.3.4 抗BIOFILM活性 | 第61-63页 |
3.3.5 内毒素中和活性 | 第63-64页 |
3.4 抗菌肽的作用机理 | 第64-88页 |
3.4.1 外膜通透性 | 第64-67页 |
3.4.2 内膜通透性 | 第67-69页 |
3.4.3 质膜电势能变化 | 第69-74页 |
3.4.4 细胞膜完整性的测定 | 第74-77页 |
3.4.5 细胞膜完整性的观测 | 第77-88页 |
4 讨论 | 第88-102页 |
4.1 抗菌肽分子改良与设计 | 第88-91页 |
4.1.1 非完美两亲性抗菌肽的设计 | 第88-89页 |
4.1.2 低Α-螺旋倾向性抗菌肽的设计 | 第89-90页 |
4.1.3 抗菌肽RI-16的分子改造 | 第90页 |
4.1.4 七肽重复序列抗菌肽的全新设计 | 第90-91页 |
4.2 抗菌肽的二级结构 | 第91-94页 |
4.2.1 非完美两亲性抗菌肽的设计 | 第91-92页 |
4.2.2 低Α-螺旋倾向性抗菌肽的设计 | 第92-93页 |
4.2.3 抗菌肽RI-16的分子改造 | 第93页 |
4.2.4 七肽重复序列抗菌肽的全新设计 | 第93-94页 |
4.3 抗菌肽的生物学活性 | 第94-100页 |
4.3.1 抗菌活性 | 第94-97页 |
4.3.2 抗菌肽的细胞毒性和选择性 | 第97-98页 |
4.3.3 盐离子稳定性 | 第98页 |
4.3.4 抗BIOFILM活性 | 第98-99页 |
4.3.5 内毒素中和活性 | 第99-100页 |
4.4 抗菌肽的作用机理 | 第100-102页 |
5 结论 | 第102-103页 |
致谢 | 第103-104页 |
参考文献 | 第104-121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21-12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