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缩略词表 | 第13-15页 |
数学符号表 | 第15-1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6-30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6-20页 |
1.1.1 无线携能通信的起源 | 第16-18页 |
1.1.2 无线携能通信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 第18-2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20-26页 |
1.2.1 无线携能通信的接收机结构 | 第20-22页 |
1.2.2 无线携能通信在无线网络中的应用 | 第22-24页 |
1.2.3 物理层安全技术在无线携能通信网络系统中的应用 | 第24-26页 |
1.3 论文的研究内容和结构安排 | 第26-30页 |
第二章 MISO SWIPT系统中基于能量获取比例公平的波束成形设计 | 第30-42页 |
2.1 引言 | 第30-31页 |
2.2 系统模型与问题描述 | 第31-32页 |
2.3 最优波束成形设计:已知全局道状态信息的情况 | 第32-34页 |
2.4 鲁棒波束成形设计:已知部分信道状态信息的情况 | 第34-37页 |
2.5 仿真结果与分析 | 第37-40页 |
2.6 小结 | 第40-42页 |
第三章 MIMO SMPT系统中基于安全能效最大化的预编码设计 | 第42-52页 |
3.1 引言 | 第42-43页 |
3.2 系统模型及问题描述 | 第43-44页 |
3.3 基于安全能效最大化的预编码设计 | 第44-48页 |
3.4 仿真结果与分析 | 第48-51页 |
3.5 小结 | 第51-52页 |
第四章 具有秘密消息的MISO SWIPT广播信道安全传输方案设计 | 第52-64页 |
4.1 引言 | 第52-53页 |
4.2 系统模型及问题描述 | 第53-54页 |
4.3 基于两阶段迭代优化的传输方案设计 | 第54-60页 |
4.3.1 两阶段迭代优化表示 | 第55-56页 |
4.3.2 基于半定松弛的最优解 | 第56-59页 |
4.3.3 基于遗传算法的迭代算法 | 第59-60页 |
4.4 基于迫零预编码的次优传输方案设计 | 第60页 |
4.5 仿真结果与分析 | 第60-63页 |
4.6 小结 | 第63-64页 |
第五章 具有额外窃听者及秘密消息的MISO SWIPT广播信道安全传输方案设计 | 第64-84页 |
5.1 引言 | 第64-65页 |
5.2 系统模型 | 第65-67页 |
5.3 已知全局信道状态信息情况下的安全传输方案设计 | 第67-72页 |
5.3.1 基于半定松弛的最优传输方案设计 | 第67-71页 |
5.3.2 基于粒子群算法的迭代算法 | 第71-72页 |
5.4 联合窃听情况下的安全传输方案设计 | 第72-74页 |
5.5 已知部分信道状态信息情况下的鲁棒安全传输方案设计 | 第74-77页 |
5.6 仿真结果及分析 | 第77-82页 |
5.7 小结 | 第82-84页 |
第六章 无线能量传输与认知无线电共存场景下的协作预编码设计 | 第84-94页 |
6.1 引言 | 第84-85页 |
6.2 系统模型及问题描述 | 第85-86页 |
6.3 协作预编码设计 | 第86-89页 |
6.4 仿真结果与分析 | 第89-92页 |
6.5 小结 | 第92-94页 |
第七章 无线能量传输与无线信息传输共存场景下的多目标预编码设计 | 第94-112页 |
7.1 引言 | 第94-95页 |
7.2 系统模型及问题描述 | 第95-97页 |
7.2.1 系统模型 | 第95-97页 |
7.2.2 多目标优化问题建模 | 第97页 |
7.3 求解乌托邦点 | 第97-100页 |
7.3.1 优化问题(7.10)的最优解 | 第98-99页 |
7.3.2 优化问题(7.11)的最优解 | 第99-100页 |
7.4 多目标优化问题的求解 | 第100-104页 |
7.4.1 基于加权和的方法 | 第100-103页 |
7.4.2 基于加权切比雪夫的方法 | 第103-104页 |
7.5 基于纳什均衡的分布式算法 | 第104-106页 |
7.6 仿真结果及分析 | 第106-111页 |
7.7 小结 | 第111-112页 |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12-116页 |
8.1 本文工作总结 | 第112-113页 |
8.2 未来研究展望 | 第113-114页 |
8.3 结束语 | 第114-116页 |
参考文献 | 第116-126页 |
攻读博士期间主要成果 | 第126-128页 |
攻读博士期间参加的项目 | 第128-130页 |
致谢 | 第13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