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桥梁延性抗震设计方法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目录 | 第8-11页 |
Contents | 第11-1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25页 |
·引言 | 第14页 |
·桥梁延性抗震设计 | 第14-17页 |
·延性抗震设计的基本概念 | 第15-16页 |
·延性抗震设计的基本原理 | 第16-17页 |
·延性需求的计算方法 | 第17-21页 |
·规范简化计算方法及位移系数法 | 第17-20页 |
·动力弹塑性分析法 | 第20页 |
·静力弹塑性分析法 | 第20-21页 |
·位移延性需求谱研究现状 | 第21-22页 |
·本文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22-23页 |
参考文献 | 第23-25页 |
第二章 桥墩动力弹塑性响应分析 | 第25-47页 |
·引言 | 第25页 |
·弹塑性分析力学模型 | 第25-30页 |
·集中塑性铰模型 | 第26-28页 |
·纤维梁单元模型 | 第28-30页 |
·本文采用的模型 | 第30页 |
·恢复力模型 | 第30-32页 |
·双线性模型 | 第30-31页 |
·Clough 模型 | 第31页 |
·Takeda 模型 | 第31页 |
·本文采用的模型 | 第31-32页 |
·单元截面分析 | 第32-39页 |
·地震作用下材料本构关系 | 第32-36页 |
·截面弯矩-曲率计算方法 | 第36-39页 |
·非线性动力时程分析 | 第39-43页 |
·动力平衡方程的求解 | 第39-41页 |
·非线性方程的求解 | 第41-43页 |
·程序验证 | 第43-45页 |
·本章小结 | 第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7页 |
第三章 桥墩延性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 第47-57页 |
·引言 | 第47页 |
·地面运动输入 | 第47-49页 |
·地震波的选取与分类 | 第47-48页 |
·加速度峰值调整 | 第48-49页 |
·结构模型及参数选取 | 第49-52页 |
·延性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 第52-55页 |
·屈服强度水平 | 第52-53页 |
·阻尼系数 | 第53-54页 |
·场地类别 | 第54-55页 |
·本章小结 | 第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7页 |
第四章 延性需求曲线及计算公式的建立 | 第57-76页 |
·引言 | 第57页 |
·数学模型 | 第57-58页 |
·数据统计分析 | 第58-61页 |
·统计平均曲线及其特点 | 第58-60页 |
·统计曲线的变异系数 | 第60-61页 |
·数据回归分析 | 第61-72页 |
·回归方法 | 第61-65页 |
·回归结果 | 第65-69页 |
·计算公式的建立 | 第69-72页 |
·延性需求的计算流程及算例分析 | 第72-75页 |
·延性需求计算流程 | 第72页 |
·算例分析 | 第72-75页 |
·本章小结 | 第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76页 |
第五章 桥墩延性设计方法研究 | 第76-85页 |
·引言 | 第76页 |
·桥墩位移延性验算 | 第76-80页 |
·抗震规范中位移延性验算公式 | 第77-78页 |
·本文建议的适用于铁路桥梁的位移延性验算 | 第78-80页 |
·桥墩抗剪强度验算 | 第80-84页 |
·抗剪强度计算公式 | 第81-83页 |
·本文建议的适用于铁路桥梁的抗剪强度验算 | 第83-84页 |
·本章小结 | 第84页 |
参考文献 | 第84-85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5-87页 |
·结论 | 第85-86页 |
·展望 | 第86-87页 |
附录Ⅰ分析采用的地震动记录 | 第87-9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与的科研项目 | 第95-96页 |
致谢 | 第9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