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地球物理学论文--大地(岩石界)物理学(固体地球物理学)论文--地震学论文--地震与地球构造论文

野马河—大雪山断裂分段活动性研究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9页
第一章 前言第10-15页
    1.1 野马河-大雪山地区研究背景及选题依据第10-12页
        1.1.1 野马河-大雪山地区的构造背景及研究现状第10-11页
        1.1.2 选题依据第11-12页
    1.2 研究内容、技术路线及方法第12-13页
        1.2.1 研究内容第12页
        1.2.2 技术路线第12-13页
    1.3 主要工作量第13-15页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第15-34页
    2.1 研究区地貌特征第15-17页
    2.2 研究区地层分布特征第17-20页
    2.3 岩浆岩分布特征第20页
    2.4 第四系第20-26页
    2.5 层状地貌面特征第26-34页
        2.5.1 夷平面第26页
        2.5.2 洪积扇第26-30页
        2.5.3 阶地第30-34页
第三章 野马河-大雪山断裂分段活动特征第34-54页
    3.1 断裂几何学分段特征第34-36页
    3.2 断裂分段断错地貌特征第36-44页
        3.2.1 肃北段(F2-1)断错地貌特征第36-41页
        3.2.2 野马河段(F2-2)走滑断错地貌特征第41-42页
        3.2.3 野马河段(F2-2)垂直断错地貌特征第42-43页
        3.2.4 大雪山段(F2-3)断错地貌特征第43-44页
    3.3 断裂各段滑动速率特征第44-54页
        3.3.1 肃北段断裂滑动速率第45-48页
        3.3.2 野马河段断裂滑动速率第48-49页
        3.3.3 大雪山段断裂滑动速率第49-52页
        3.3.4 野马河-大雪山断裂滑动速率综合分析第52-54页
第四章 野马河-大雪山断裂分段古地震特征第54-75页
    4.1 肃北段断裂探槽古地震特征第54-60页
    4.2 野马河段探槽古地震特征第60-69页
    4.3 大雪山段探槽古地震特征第69-75页
第五章 野马河-大雪山断裂分段对比及构造转换第75-99页
    5.1 不同地貌面位移量的分段对比第75-89页
        5.1.1 肃北段断裂地貌面位移量分布移特征第75页
        5.1.2 野马河-野马山段断裂地貌面位移量分布移特征第75-82页
        5.1.3 大雪山段断裂地貌面位移量分布移特征第82-89页
    5.2 破裂分段性研究第89-95页
        5.2.1 断裂长度与分段长度第89-90页
        5.2.2 滑动速率第90-91页
        5.2.3 古地震事件及复发周期第91-95页
        5.2.4 离逝时间第95页
    5.3 各段构造转换与应变分配第95-99页
第六章 结论第99-101页
    6.1 主要的认识和结论第99-100页
    6.2 论文的创新点第100页
    6.3 存在的一些不足第100-101页
参考文献第101-105页
致谢第105-106页
作者简介第106页

论文共10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石河子地区移民群体媒介生活研究
下一篇:小成本电影发展现状及出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