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及设备论文--机器人技术论文--机器人论文

基于黏滑驱动的典型微纳操作机器人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30页
    1.1 课题研究背景第12-13页
    1.2 微纳操作臂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3-22页
        1.2.1 微纳操作臂的应用环境第13-14页
        1.2.2 微纳操作臂主要分类第14-17页
        1.2.3 基于黏滑驱动机理的典型微纳定位机构介绍第17-22页
    1.3 黏滑驱动机理研究现状第22-28页
        1.3.1 黏滑驱动机理微观描述第22-24页
        1.3.2 黏滑驱动过程中振动及回移研究第24-28页
    1.4 课题来源及主要研究内容第28-30页
第二章 预滑动阶段接触面变形及摩擦力特性实验研究第30-47页
    2.1 预滑动阶段描述第30-36页
        2.1.1 预滑动阶段含义第30页
        2.1.2 物体接触面微观描述第30-32页
        2.1.3 微凸体动力学模型第32-36页
    2.2 预滑动阶段摩擦力特性研究第36-42页
        2.2.1 实验设计及平台搭建第36-39页
        2.2.2 实验结果及分析第39-42页
    2.3 接触面最大弹性变形量研究第42-45页
        2.3.1 实验设计及平台搭建第42-44页
        2.3.2 实验结果及分析第44-45页
    2.4 本章小结第45-47页
第三章 基于微凸体的混合摩擦力模型研究第47-80页
    3.1 经典摩擦模型研究第47-57页
        3.1.1 以库伦模型为代表的传统静态摩擦模型第48页
        3.1.2 动态摩擦模型第48-57页
    3.2 接触面间微凸体切向变形研究第57-63页
        3.2.1 接触面间弹塑性变形的微观描述第58-60页
        3.2.2 微凸体最大变形量过渡状态研究第60-63页
    3.3 接触面微凸体法向变形研究第63-65页
    3.4 基于微凸体的混合摩擦力模型第65-70页
        3.4.1 微凸体混合动力学模型研究第66-68页
        3.4.2 构建基于微凸体的混合摩擦力模型第68-70页
    3.5 基于混合摩擦力模型的摩擦特性描述第70-79页
        3.5.1 Stribeck现象第71-72页
        3.5.2 摩擦力延迟现象(Friction Lag)第72-73页
        3.5.3 过渡现象(Transition Behaviour)第73-74页
        3.5.4 黏滑运动描述(Stick-Slip Motion)第74-75页
        3.5.5 预滑动阶段的磁滞特性描述(Hysteresis)第75-77页
        3.5.6 接触面法向变形的磁滞特性第77-79页
    3.6 本章小结第79-80页
第四章 单自由度黏滑驱动实验机构及控制系统第80-92页
    4.1 单自由度黏滑驱动微纳米定位平台设计第80-81页
    4.2 单自由度黏滑驱动微纳米定位平台动力学分析第81-83页
    4.3 基于混合摩擦力模型的黏滑驱动分析第83-89页
        4.3.1 滑柱运动分析第83-85页
        4.3.2 基于混合摩擦力模型的滑柱运动仿真第85-89页
    4.4 单自由度黏滑驱动机构摩擦力补偿分析与控制系统第89-91页
    4.5 本章小结第91-92页
第五章 单自由度黏滑驱动机构性能研究第92-112页
    5.1 黏滑驱动机构实验系统设计第92-93页
    5.2 黏滑驱动机构基座的残余振动抑制第93-99页
        5.2.1 点阻滤波器控制策略第95-97页
        5.2.2 基座系统模型辨识第97-98页
        5.2.3 点阻滤波器实验效果分析第98-99页
    5.3 黏滑驱动机构驱动信号优化第99-105页
        5.3.1 驱动波形优化第99-103页
        5.3.2 驱动方向优化第103-105页
    5.4 基于混合摩擦力模型的前馈输入整形控制研究第105-110页
        5.4.1 黏滑驱动机构输出端残余振动分析第106-107页
        5.4.2 黏滑驱动机构输出端残余振动抑制第107-110页
    5.5 本章小结第110-112页
结论与展望第112-115页
    1 主要工作及结论第112-113页
    2 未来工作及展望第113-115页
参考文献第115-126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126-127页
致谢第127-128页
附件第128页

论文共12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农村人口老龄化对农业技术效率影响研究--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下一篇:Let-7f和MMPI对胶质瘤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及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