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6-8页 |
| Abstract | 第8-9页 |
| 文献综述 | 第12-28页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2-28页 |
| 1.1 研究背景 | 第12页 |
| 1.2 聚集诱导发光机理 | 第12-16页 |
| 1.2.1 分子内旋转受限 | 第13页 |
| 1.2.2 分子内共平面 | 第13-14页 |
| 1.2.3 抑制分子内光物理和光化学过程 | 第14-15页 |
| 1.2.4 非紧密堆积 | 第15页 |
| 1.2.5 形成J-聚集体 | 第15页 |
| 1.2.6 形成特殊激基缔合物 | 第15-16页 |
| 1.3 聚集诱导发光现象的应用 | 第16-25页 |
| 1.3.1 在生物探针上的应用 | 第16-21页 |
| 1.3.2 在化学传感器上的应用 | 第21-23页 |
| 1.3.3 在光电子系统的应用 | 第23-24页 |
| 1.3.4 在刺激响应上的应用 | 第24-25页 |
| 1.4 有机荧光转换材料 | 第25-27页 |
| 1.4.1 热致荧光变色材料 | 第25-26页 |
| 1.4.2 力致荧光变色材料 | 第26页 |
| 1.4.3 光致荧光变色材料 | 第26-27页 |
| 1.4.4 电致荧光变色材料 | 第27页 |
| 1.5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27-28页 |
| 实验研究 | 第28-65页 |
| 第二章 苯环取代芴酮类化合物的聚集诱导发光性质研究 | 第28-40页 |
| 2.1 引言 | 第28-29页 |
| 2.2 实验部分 | 第29-32页 |
| 2.2.1 仪器和材料 | 第29-30页 |
| 2.2.2 实验方法 | 第30-32页 |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32-39页 |
| 2.3.1 合成 | 第32页 |
| 2.3.2 光学性质的研究 | 第32-35页 |
| 2.3.3 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和机理探究 | 第35-37页 |
| 2.3.4 密度泛函理论计算 | 第37-38页 |
| 2.3.5 AIE机理的验证 | 第38-39页 |
| 2.4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 第三章 杂环取代芴酮类化合物聚集诱导发光性质的研究 | 第40-52页 |
| 3.1 引言 | 第40-41页 |
| 3.2 实验部分 | 第41-44页 |
| 3.2.1 仪器和材料 | 第41-42页 |
| 3.2.2 实验方法 | 第42-44页 |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44-51页 |
| 3.3.1 合成 | 第44-45页 |
| 3.3.2 光学性质的研究 | 第45-48页 |
| 3.3.3 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和机理探究 | 第48-50页 |
| 3.3.4 密度泛函理论计算 | 第50-51页 |
| 3.4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 第四章 基于吡啶环取代芴类化合物的热致变色及多晶相性质研究 | 第52-64页 |
| 4.1 引言 | 第52页 |
| 4.2 实验部分 | 第52-55页 |
| 4.2.1 仪器和材料 | 第52-54页 |
| 4.2.2 实验方法 | 第54-55页 |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55-63页 |
| 4.3.1 合成 | 第55页 |
| 4.3.2 光学性质的研究 | 第55-57页 |
| 4.3.3 多晶相荧光性质研究 | 第57页 |
| 4.3.4 热至变色性质的研究 | 第57-59页 |
| 4.3.5 晶体结构分析 | 第59-63页 |
| 4.4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 第五章 全文总结 | 第64-65页 |
| 参考文献 | 第65-71页 |
| 缩写词 | 第71-72页 |
| 附图 | 第72-81页 |
| 致谢 | 第81-82页 |
| 作者简介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