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结构论文--金属结构论文--各类钢结构论文--钢板结构论文

低屈服点钢板剪力墙结构抗震性能评估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1章 绪论第19-27页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9-20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20-24页
        1.2.1 低屈服点钢板剪力墙第20-22页
        1.2.2 增量动力分析法第22-24页
        1.2.3 研究不足之处第24页
    1.3 本文的研究工作第24-27页
第2章 低屈服点钢板剪力墙的抗震设计方法第27-67页
    2.1 引言第27页
    2.2 基于抗剪承载力设计10层低屈服点钢板剪力墙结构第27-38页
        2.2.1 设计概况第27-28页
        2.2.2 设计荷载和框架内力图第28-31页
        2.2.3 水平地震作用第31-33页
        2.2.4 低屈服点钢板剪力墙厚度的确定第33-34页
        2.2.5 地震荷载作用下结构内力及其分布规律第34-36页
        2.2.6 钢框架梁、柱截面选择与抗震验算第36页
        2.2.7 强度验算第36-37页
        2.2.8 抗震变形验算第37-38页
        2.2.9 整体稳定验算第38页
        2.2.10 局部稳定验算第38页
    2.3 基于“屈曲前屈服”理论设计10层低屈服点钢板剪力墙结构第38-43页
        2.3.1 水平地震作用第38-39页
        2.3.2 低屈服点钢板剪力墙厚度的确定第39-40页
        2.3.3 地震荷载作用下结构内力及其分布规律第40-42页
        2.3.4 钢框架梁、柱截面选择与抗震验算第42页
        2.3.5 强度验算第42页
        2.3.6 抗震变形验算第42-43页
        2.3.7 整体稳定验算第43页
        2.3.8 局部稳定验算第43页
    2.4 基于抗剪承载力设计20层低屈服点钢板剪力墙结构第43-54页
        2.4.1 水平地震作用第46-49页
        2.4.2 低屈服点钢板剪力墙厚度的确定第49-50页
        2.4.3 地震荷载作用下结构内力及其分布规律第50-53页
        2.4.4 钢框架梁、柱截面选择与抗震验算第53页
        2.4.5 强度验算第53-54页
        2.4.6 抗震变形验算第54页
        2.4.7 整体稳定验算第54页
        2.4.8 局部稳定验算第54页
    2.5 基于“屈曲前屈服”理论设计20层低屈服点钢板剪力墙结构第54-60页
        2.5.1 水平地震作用第54-55页
        2.5.2 低屈服点钢板剪力墙厚度的确定第55-56页
        2.5.3 地震荷载作用下结构内力及其分布规律第56-59页
        2.5.4 钢框架梁、柱截面选择与抗震验算第59页
        2.5.5 强度验算第59-60页
        2.5.6 抗震变形验算第60页
        2.5.7 整体稳定验算第60页
        2.5.8 局部稳定验算第60页
    2.6 设计案例在弹性设计阶段的对比分析第60-66页
        2.6.1 应力比对比第60-63页
        2.6.2 水平地震力的分配对比第63-65页
        2.6.3 倾覆力矩的分配对比第65-66页
    2.7 本章小结第66-67页
第3章 低屈服点钢板剪力墙试验研究第67-107页
    3.1 引言第67页
    3.2 水平向循环往复加载试验第67-97页
        3.2.1 试验目的第67页
        3.2.2 试验方案第67-78页
        3.2.3 试验结果第78-97页
    3.3 竖向加载试验第97-104页
        3.3.1 试验目的第97页
        3.3.2 试验方案第97-101页
        3.3.3 试验结果第101-104页
    3.4 本章小结第104-107页
第4章 低屈服点钢板剪力墙试验有限元分析第107-121页
    4.1 引言第107页
    4.2 采用ANSYS壳单元的有限元分析第107-116页
        4.2.1 非线性有限元基本理论第107-108页
        4.2.2 单元类型的选择第108页
        4.2.3 有限元建模及求解过程第108-111页
        4.2.4 墙板平面外位移第111-112页
        4.2.5 第一主应力第112-113页
        4.2.6 Von Mises等效应力第113-115页
        4.2.7 结构变形图第115-116页
    4.3 采用SAP2000非线性分层壳单元的有限元分析第116-117页
        4.3.1 非线性分层壳第116页
        4.3.2 塑性铰的定义第116-117页
    4.4 有限元分析结果第117-118页
    4.5 本章小结第118-121页
第5章 基于增量动力分析(IDA)法的抗震性能评估第121-190页
    5.1 IDA分析法第121-122页
        5.1.1 基本概念第121页
        5.1.2 基本理论第121-122页
    5.2 IDA分析过程第122-124页
    5.3 低屈服点钢板剪力墙的动力分析模型第124-126页
        5.3.1 案例设计第124-125页
        5.3.2 动力分析模型第125-126页
    5.4 地震波记录的选取第126-131页
        5.4.1 地震波的选择第126-130页
        5.4.2 地震波的幅值调整第130页
        5.4.3 非线性动力时程分析第130-131页
    5.5 分析结果第131-188页
        5.5.1 水平地震影响系数α第131-133页
        5.5.2 地震动分析时小震下的最大底部剪力第133-136页
        5.5.3 结构的时程曲线第136-146页
        5.5.4 结构塑性铰第146-151页
        5.5.5 多条地震波的IDA分析结果第151-169页
        5.5.6 IDA曲线生成和统计第169-185页
        5.5.7 地震易损性分析第185-188页
    5.6 本章小结第188-190页
第6章 结论与展望第190-194页
    6.1 结论第190-192页
    6.2 展望第192-194页
参考文献第194-199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99-201页
致谢第201页

论文共20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艺术品消费者权利保护研究
下一篇:最近发展区理论在高中电学教学中应用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