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业工程论文--农业机械及农具论文--种植机械论文--播种机论文

小麦密行匀播机的研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1 引言第9-15页
    1.1 课题来源第9页
    1.2 课题意义及必要性第9-11页
    1.3 国内外现状第11-13页
        1.3.1 国外小麦播种机的现状第11-12页
        1.3.2 国内小麦播种机的现状第12-13页
    1.4 课题的研究第13-14页
        1.4.1 研究目的第13页
        1.4.2 研究内容第13-14页
        1.4.3 研究的创新点第14页
        1.4.4 研究方法第14页
    1.5 技术路线第14-15页
2 2BXM-28 小麦密行匀播机总体结构设计第15-19页
    2.1 小麦的生育特性第15页
    2.2 小麦种植农艺要求第15-17页
        2.2.1 整地施肥第15-16页
        2.2.2 种子处理第16页
        2.2.3 适时播种,合理密植第16-17页
    2.3 整机总体结构设计第17-18页
        2.3.1 整体设计原则第17页
        2.3.2 整机设计总体方案第17-18页
        2.3.3 小麦播种机的工作原理第18页
    2.4 主要技术参数第18-19页
3 排种器的设计第19-30页
    3.1 方案分析第19页
    3.2 结构及工作原理第19-20页
    3.3 充种槽尺寸的确定第20-23页
        3.3.1 充种方式分析第20-21页
        3.3.2 小麦尺寸分析第21-23页
    3.4 导种侧板圆弧过渡的改进第23-24页
    3.5 清种片的改进设计第24页
    3.6 排种轮宽度、直径和充种槽个数的确定第24-25页
    3.7 排种器性能试验第25-30页
        3.7.1 排种器台架试验的意义第25页
        3.7.2 单因素试验设计及结果分析第25-28页
        3.7.3 正交试验的设计第28-30页
4 播种机其他部件的设计第30-40页
    4.1 开沟器的设计第30-32页
        4.1.1.开沟器的功用及要求第30页
        4.1.2 开沟器的选择第30页
        4.1.3 开沟器的布置第30-32页
    4.2 动力合墒第32-34页
    4.3 机架的设计第34页
    4.4 地轮的设计第34-37页
        4.4.1 地轮的要求第34-35页
        4.4.2 现有地轮的比较第35-36页
        4.4.3 本课题地轮的设计第36-37页
    4.5 种箱的设计第37-38页
        4.5.1 种箱的设计要求第37-38页
        4.5.2 种箱容量的确定第38页
    4.6 传动部分的设计与计算第38-39页
        4.6.1 动力传递方式的选择第38页
        4.6.2 传动比的计算第38-39页
    4.7 拖拉机功率的校核第39-40页
5 播种机的田间试验与分析第40-49页
    5.1 田间试验的目的第40-41页
    5.2 第一次田间试验第41-42页
    5.3 第二次田间试验第42-47页
        5.3.1 田间试验的设计第42-43页
        5.3.2 不同地块的田间试验与分析第43-47页
        5.3.3 播深一致性的测定第47页
    5.4 性能测试结果第47-49页
        5.4.1 检测依据及条件第47-48页
        5.4.2 检验结论第48-49页
6 结论和展望第49-51页
    6.1 课题总结第49页
    6.2 关于机具进一步改进的建议第49-50页
    6.3 课题的前景展望第50-51页
参考文献第51-53页
附录A 望都播种田间试验数据第53-56页
附录B 小麦尺寸参数第56-58页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58-59页
作者简介第59-60页
致谢第60-61页

论文共6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俄罗斯对伊朗外交政策(2000-2010):地缘政治利益、经济利益与伊朗核计划的视角
下一篇:高二学生数学发散性思维的现状调查及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