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符号缩写 | 第10-12页 |
文献综述 | 第12-29页 |
1. 鸭瘟概述 | 第12-18页 |
1.1 流行病学 | 第12-13页 |
1.2 发病机制 | 第13-14页 |
1.3 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 | 第14-16页 |
1.4 诊断 | 第16页 |
1.5 防治 | 第16-18页 |
2. 鸭瘟病毒概述 | 第18-21页 |
2.1 病毒分类 | 第18页 |
2.2 形态结构以及理化特性 | 第18-19页 |
2.3 培养特性 | 第19页 |
2.4 基因组特点 | 第19-20页 |
2.5 鸭瘟病毒的分子生物学特性 | 第20-21页 |
3. 单克隆抗体研究进展 | 第21-22页 |
3.1 单克隆抗体技术背景 | 第21页 |
3.2 单克隆抗体技术在畜禽诊断上的应用 | 第21-22页 |
4. 兽用生物制品国家标准物质研究现状 | 第22-24页 |
4.1 标准物质的定义及发展 | 第22-23页 |
4.2 标准物质作用 | 第23-24页 |
参考文献 | 第24-29页 |
研究内容一 抗鸭瘟病毒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间接免疫荧光检测方法建立 | 第29-52页 |
1. 材料 | 第29-30页 |
1.1 生物材料 | 第29页 |
1.2 试剂 | 第29页 |
1.3 主要仪器 | 第29-30页 |
2. 方法 | 第30-41页 |
2.1 免疫原制备 | 第30-31页 |
2.2 杂交瘤细胞的制备 | 第31-33页 |
2.3 阳性克隆筛选方法的建立 | 第33-35页 |
2.4 阳性杂交瘤细胞的间接免疫荧光(IFA)筛选 | 第35-36页 |
2.5 阳性杂交瘤细胞的亚克隆及建株 | 第36页 |
2.7 杂交瘤细胞的冻存和复苏 | 第36-37页 |
2.8 单克隆抗体生物学特性鉴定 | 第37-38页 |
2.9 腹水的制备以及纯化 | 第38-40页 |
2.10 检测DEV的间接免疫荧光方法的初步建立 | 第40-41页 |
3. 结果 | 第41-49页 |
3.1 病毒扩增与纯化 | 第41-43页 |
3.2 细胞融合 | 第43页 |
3.3 阳性杂交瘤细胞IFA筛选方法建立 | 第43-45页 |
3.4 单克隆抗体细胞建株 | 第45-46页 |
3.5 单克隆抗体生物学特性鉴定 | 第46-47页 |
3.6 单克隆抗体腹水纯化效果 | 第47-48页 |
3.7 检测DEV的间接免疫荧光方法的初步建立 | 第48-49页 |
4. 小结与讨论 | 第49-51页 |
4.1 小结 | 第49-50页 |
4.2 讨论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2页 |
研究内容二 鸭瘟病毒标准抗原的制备 | 第52-67页 |
1. 材料 | 第52-53页 |
1.1 生物材料 | 第52页 |
1.2 试剂 | 第52页 |
1.3 主要仪器 | 第52-53页 |
2. 方法 | 第53-60页 |
2.1 DEV标准抗原的制备 | 第53页 |
2.2 DEV标准抗原特性分析 | 第53-57页 |
2.3 DEV标准抗原的标定 | 第57-60页 |
3. 结果 | 第60-65页 |
3.1 DEV标准抗原特性分析 | 第60-63页 |
3.2 DEV标准抗原的标定 | 第63-65页 |
4. 小结与讨论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67页 |
研究内容三 鸭瘟病毒标准抗体的制备 | 第67-79页 |
1. 材料 | 第67-68页 |
1.1 生物材料 | 第67页 |
1.2 试剂 | 第67页 |
1.3 主要仪器 | 第67-68页 |
2. 方法 | 第68-72页 |
2.1 DEV标准抗体的制备 | 第68页 |
2.2 DEV标准抗体特性分析 | 第68-70页 |
2.3 DEV标准抗体的标定 | 第70-72页 |
3. 结果 | 第72-77页 |
3.1 DEV标准抗体特性分析 | 第72-75页 |
3.2 DEV标准抗体的标定 | 第75-77页 |
4. 小结与讨论 | 第77-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79页 |
全文总结 | 第79-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