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德育论文

中小学校训发挥训育功能的机制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21页
    一、研究意义第11-12页
    二、研究述评第12-19页
        (一) 对中小学校训的研究第12-16页
        (二) 对校训功能的研究第16-17页
        (三) 校训如何发挥功能的研究第17-19页
        (四) 概念界说第19页
    三、研究过程与方法第19-21页
第二章 校训的起源与演变第21-29页
    一、校训的起源第21-24页
        (一) 校训的形式之源第21-23页
        (二) 校训的思想之源第23-24页
        (三) 校训的产生第24页
    二、校训的演变第24-26页
        (一) 传统文化为主:建国前的校训第25页
        (二) 政治激励:建国后改革开放前的校训第25页
        (三) "百花齐放":改革开放后的校训第25-26页
    三、教育发展与校训演变第26-29页
        (一) 教育发展与校训形式变化第26-27页
        (二) 教育发展与校训内容变化第27-29页
第三章 学校理念体系的构成和意义第29-35页
    一、学校理念体系的构成第29-32页
        (一) 校训与办学理念、办学目标的关系第29-30页
        (二) 校训与"三风"的关系第30-32页
    二、重申中小学校训的意义第32-33页
        (一) 文化核心之作用第32页
        (二) 规范办学的述求第32-33页
        (三) 学校整体转型的抓手第33页
    三、文化视域下对校训的再理解第33-35页
        (一) 基本假设、价值、人工层面:校训的层次第33页
        (二) 校训价值:校训发挥教育功能的核心第33-35页
第四章 返本与开新:校训价值的构建与重述第35-45页
    一、校训价值的构建第35-40页
        (一) 以凝聚力量为目的构建校训:以佛山市第三中学为例第36-39页
        (二) 以推陈出新为目的构建校训:以上海市建平实验中学为例第39-40页
    二、校训价值的重述第40-43页
        (一) 结合时代需求与教育理念变革进行重述:以上海市明强小学为例第40-43页
    三、校训建构和重述的机制第43-45页
        (一) 协商机制第43页
        (二) 宣传机制第43-45页
第五章 内生与外展:校训价值的转化第45-58页
    一、以校训为核心的制度建设第45-49页
        (一) 校训在塑造学校制度文化中的作用第45页
        (二) 明强校训与制度建设第45-49页
    二、以校训为核心设计仪式庆典第49-51页
        (一) 仪式庆典的意义第49-50页
        (二) 明强小学依据校训价值设计仪式庆典的实践第50-51页
    三、以校训为核心的物质文化设计第51-52页
        (一) 校训对物质文化塑造的作用第51页
        (二) 依据校训进行物质文化设计的实践第51-52页
    四、校训价值转化的机制第52-58页
        (一) 前提与标的:校训价值的认同第52-55页
        (二) 校训价值转化的主要机制:有意识的角色示范、讲授以及指导第55-56页
        (三) 校训价值转化的次要机制:人工层面的表达与强化第56-58页
结语第58-60页
    一、不同角色在校训发挥教育功能中的作用第58页
    二、研究的不足第58-60页
参考文献第60-62页
附录第62-81页
    附录一 部分中小学校训第62-80页
    附录二 访谈提纲第80-81页
致谢第81页

论文共8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头盔式红外测温系统的研究与实现
下一篇:《淑女礼仪手册》节选(11-20章)翻译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