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结构论文--混凝土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论文--钢筋混凝土结构论文

剪力墙结构和不同强度配筋的框架结构非弹性动力反应分析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1页
1 绪论第11-21页
   ·引言第11-13页
   ·高强钢筋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第13-17页
     ·高强钢筋在国外的研究现状第13-14页
     ·高强钢筋在国内的研究现状第14-17页
   ·剪力墙结构的抗震设计及本团队对这类结构的研究现状第17-19页
     ·剪力墙结构的抗震设计思路第17-18页
     ·本团队对剪力墙类结构的研究现状第18-19页
   ·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第19-21页
2 非弹性动力反应分析程序第21-39页
   ·程序的基本假定和及程序的考证第21-22页
     ·程序FW-EPA 采用的基本假定及主要特点第21-22页
     ·程序的考证第22页
   ·程序中单元的恢复力模型第22-35页
     ·框架梁单元的恢复力模型第22-24页
     ·框架柱单元的恢复力模型第24-26页
     ·框架梁、柱构件滞回曲线特征参数的确定第26-28页
     ·梁、柱单元屈服轨迹的确定第28-29页
     ·连梁单元的恢复力模型第29页
     ·剪力墙单元的恢复力模型第29-35页
   ·地面运动记录的选取与标定第35-39页
     ·本文选波思路第35-37页
     ·输入地面运动的基本信息第37页
     ·地面运动标定第37-39页
3 配置不同强度等级钢筋的混凝土框架结构非弹性动力反应第39-57页
   ·配置不同强度等级钢筋的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第39-45页
     ·分析对象确定及算例设计第39-41页
     ·框架梁、柱的配筋情况第41-42页
     ·配置不同强度钢筋的三榀框架用钢量对比第42-44页
     ·各榀框架梁的裂缝宽度超限情况对比第44-45页
   ·不同配筋框架结构的非弹性动力反应分析结果第45-51页
     ·结构塑性铰分布对比第45-48页
     ·框架梁端、框架柱端的转角延性需求对比第48页
     ·层间位移角、各层侧移及顶点位移对比第48-51页
   ·结构的弹性与非弹性当量周期对比第51页
   ·本章结论第51-57页
4 配置高强钢筋的单自由度结构的第二折线刚度退化问题第57-69页
   ·引言第57-58页
   ·单自由度体系模型的确定第58-60页
   ·滞回模型中各参数确定第60页
     ·开裂力Fcr确定第60页
     ·屈服力Fy 确定第60页
     ·骨架曲线的初始刚度K e 的确定第60页
     ·骨架曲线的开裂后刚度Kcr的确定第60页
   ·对单自由度体系进行动力推覆反应分析第60-61页
   ·动力推覆反应结果比较第61-63页
   ·本章结论第63-69页
5 钢筋混凝土墙结构非弹性地震反应规律研究第69-109页
   ·引言第69页
   ·联肢墙、洞口连梁的受力特征第69页
   ·连梁刚度变化对墙肢内力及侧向刚度的影响第69-81页
     ·具有不同跨高比连梁的剪力墙结构模型第71页
     ·具有不同跨高比连梁的剪力墙结构部分弹性结果分析第71-81页
   ·剪力墙结构非弹性地震反应规律研究第81-97页
     ·剪力墙结构算例设计第81-85页
     ·结构的侧移变形和轴压比限制第85-86页
     ·结构的二阶效应第86-87页
     ·剪力墙结构非弹性地震反应分析结果第87-97页
   ·本论文框架结构与剪力墙结构非弹性反应特征比较第97-98页
   ·本章结论第98-109页
6 结论与展望第109-113页
   ·本论文主要结论第109-111页
   ·对后续研究工作的展望第111-113页
致谢第113-115页
参考文献第115-119页
附录 A第119-121页
附录 B第121-129页
附录 C第129-140页
附录 D第140页

论文共14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土地经济评价的公共设施配套研究
下一篇:响应环境过程的山地住区开放空间规划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