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8-10页 |
| Abstract | 第10-12页 |
| 前言 | 第13-14页 |
|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 第14-22页 |
| 1. 中医学对非小细胞肺癌的认识 | 第14-17页 |
| 1.1 古代中医文献对肺癌病证的论述 | 第14页 |
| 1.2 肺癌的病因病机及辨证分型 | 第14-15页 |
| 1.3 肺癌的治疗原则及辨证论治 | 第15-17页 |
| 2. 现代医学对非小细胞肺癌的认识和进展 | 第17-19页 |
| 2.1 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生机制 | 第17页 |
| 2.2 非小细胞肺癌的化学治疗 | 第17-18页 |
| 2.3 非小细胞肺癌的放疗 | 第18页 |
| 2.4 非小细胞肺癌靶向治疗 | 第18-19页 |
| 2.5 非小细胞肺癌免疫治疗 | 第19页 |
| 3. 中西医结合治疗晚期肺癌的研究进展 | 第19-20页 |
| 3.1 协同增效作用 | 第19-20页 |
| 3.2 抑癌减毒作用 | 第20页 |
| 3.3 增强免疫作用 | 第20页 |
| 4. 非小细胞肺癌与TGF-β1/Smad信号转导通路的相关性 | 第20页 |
| 5. 晚期肺癌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 第20-22页 |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第22-33页 |
| 1. 临床资料 | 第22-25页 |
| 1.1 西医诊断标准 | 第22页 |
| 1.2 中医辨证标准 | 第22页 |
| 1.3 纳入标准 | 第22页 |
| 1.4 病例排除标准 | 第22-23页 |
| 1.5 退出试验病例标准 | 第23页 |
| 1.6 一般资料 | 第23-25页 |
| 2. 治疗方法 | 第25页 |
| 3. 观察指标 | 第25-26页 |
| 3.1 安全性指标 | 第25页 |
| 3.2 不良反应评价标准 | 第25页 |
| 3.3 临床症状积分 | 第25-26页 |
| 3.4 KPS评分生活质量评分 | 第26页 |
| 3.5 近期疗效 | 第26页 |
| 3.6 远期疗效 | 第26页 |
| 3.7 血液指标 | 第26页 |
| 4. 疗效评定标准 | 第26页 |
| 5. 统计学处理方法 | 第26页 |
| 6. 治疗结果 | 第26-30页 |
| 6.1 临床症状积分 | 第26-27页 |
| 6.2 KPS生活质量评分 | 第27-28页 |
| 6.3 近期疗效 | 第28页 |
| 6.4 远期疗效 | 第28-30页 |
| 7. 临床结果分析 | 第30-33页 |
| 7.1 治疗前 | 第30页 |
| 7.2 临床症状积分 | 第30-31页 |
| 7.3 KPS生活质量评分 | 第31页 |
| 7.4 近期疗效 | 第31页 |
| 7.5 远期疗效 | 第31页 |
| 7.6 血液指标 | 第31-33页 |
| 第三部分 实验研究 | 第33-47页 |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3-40页 |
| 1.1 实验材料 | 第33页 |
| 1.2 实验仪器 | 第33-34页 |
| 1.3 实验方法 | 第34-35页 |
| 1.4 晚期肺癌模型制备 | 第35页 |
| 1.5 总RNA提取 | 第35-37页 |
| 1.6 Western-blot检测细胞水平 | 第37-38页 |
| 1.7 免疫组织化学 | 第38页 |
| 1.8 ELISA检测血清炎症因子表达 | 第38-40页 |
| 2. 统计学分析 | 第40页 |
| 3. 实验结果 | 第40-45页 |
| 3.1 实验动物成瘤大体观 | 第40页 |
| 3.2 养肺控瘤方及顺铂对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 | 第40-41页 |
| 3.3 养肺控瘤方及顺铂的抑制肿瘤转移作用 | 第41页 |
| 3.4 养肺控瘤方与顺铂对IL-2、Smad3、Smad7、TGF-β1 mRNA表达的影响 | 第41-42页 |
| 3.5 养肺控瘤方与顺铂对肿瘤组织中Smad3、Smad7、TGF-β1蛋白表达的影响 | 第42-43页 |
| 3.6 Smad3、Smad7、TGF-β1免疫组化图片 | 第43-45页 |
| 3.7 养肺控瘤方和顺铂对血清IL-2、TNF-α水平的影响 | 第45页 |
| 4. 结果分析 | 第45-47页 |
| 4.1 养肺控瘤方及顺铂对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 | 第45页 |
| 4.2 养肺控瘤方及顺铂的抑制肿瘤转移作用 | 第45-46页 |
| 4.3 养肺控瘤方与顺铂对IL-2、Smad3、Smad7、TGF-β1 mRNA表达的影响 | 第46页 |
| 4.4 养肺控瘤方与顺铂对肿瘤组织中Smad3、Smad7、TGF-β1蛋白表达的影响 | 第46页 |
| 4.5 肿瘤组织Smad3、Smad7、TGF-β1免疫组化图片 | 第46-47页 |
| 第四部分 讨论 | 第47-53页 |
| 1.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病因病机及治法的探讨 | 第47-48页 |
| 1.1 肺脾亏虚是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基本病机,气阴两虚贯穿疾病发展始终 | 第47页 |
| 1.2 益气养阴是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关键 | 第47-48页 |
| 2. 养肺控瘤方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作用机理探讨 | 第48-50页 |
| 2.1 组方分析 | 第48页 |
| 2.2 现代药理研究 | 第48-49页 |
| 2.3 作用机理探讨 | 第49-50页 |
| 3. 研究成果 | 第50-51页 |
| 3.1 临床研究 | 第50页 |
| 3.2 动物实验 | 第50页 |
| 3.3 晚期Lewis肺癌小鼠模型 | 第50-51页 |
| 4. 存在问题和不足 | 第51页 |
| 5. 结论 | 第51-53页 |
| 参考文献 | 第53-58页 |
| 附录 | 第58-65页 |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65-66页 |
| 致谢 | 第66-67页 |
| 作者简介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