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政治制度与国家机构论文--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论文

论地方人大环境监督权的强化与创新

内容提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1页
引言第11-12页
一、地方人大环境监督权的正当性基础第12-13页
 (一) 地方人大环境监督权的概念、性质和特征第12页
 (二) 地方人大环境监督的理论基础第12-13页
 (三) 地方人大环境监督的法律基础第13页
二、地方人大环境监督制度存在的问题及根源第13-18页
 (一) 地方人大环境监督制度存在的问题第13-15页
  1. 地方人大监督法律体系刚刚形成,监督法规范可操作性不强第13-15页
  2. 地方人大的监督力度不强,监督工作较薄弱第15页
  3. 地方人大监督成本过高,监督效率较低第15页
 (二) 地方人大环境监督制度存在问题的原因第15-18页
  1. 人大监督理论逻辑性不够,难以为人大监督实践提供理论支持第15-17页
  2. 地方人大缺少专门的监督机构和职业政治家第17页
  3. 地方人大的权威法律地位没有真正树立起来第17-18页
三、强化和创新地方人大的环境监督制度第18-22页
 (一) 地方人大应制定《环境保护条例》,创新地方环保法律制度第18-19页
 (二) 地方人大应制定《环境监督条例》,探索环境监督新制度第19页
 (三) 地方人大应设立专门的环境监督机构和地方人大监督专员第19-20页
 (四) 地方环境报告制度、述职报告制度与地方人大决定权制度第20页
 (五) 强化和明确拒不接受地方人大环境监督者的法律责任第20-21页
 (六) 建立地方人大环境监督听证制度第21-22页
 (七) 公开收集环境监督信息和监督信息公开制度第22页
 (八) 环境监督方式程序化第22页
四、加强对地方政府环境行政行为的监督第22-24页
五、启动对环境司法监督第24-28页
 (一) 适用支持环境民事起诉制度以及简易环境民事诉讼程序,解决环境民事赔偿纠纷第25页
 (二) 探索建立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第25-26页
 (三) 探索建立环境案件集团诉讼制度第26-28页
写作经过第28-29页
参考文献第29页

论文共2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2010年广西职务犯罪调查分析和预防对策
下一篇:酷吏与汉代法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