缙云山常绿阔叶林凋落物量及动态研究
中文摘要 | 第3-5页 |
英文摘要 | 第5-6页 |
1 前言 | 第9-14页 |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0-12页 |
1.2.1 森林凋落物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2.2 森林凋落量及其动态 | 第11页 |
1.2.3 森林凋落量影响因素 | 第11-12页 |
1.2.4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概况 | 第12页 |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2-14页 |
2 研究区域与调查方法 | 第14-19页 |
2.1 研究区域概况 | 第14-16页 |
2.1.1 缙云山自然保护区概况 | 第14-15页 |
2.1.2 常绿阔叶林样地概况 | 第15-16页 |
2.2 调查方法 | 第16-19页 |
2.2.1 凋落物收集器设置 | 第16-17页 |
2.2.2 凋落物的收集与分类 | 第17-19页 |
3 群落凋落物组成及其时间动态 | 第19-34页 |
3.1 引言 | 第19页 |
3.2 数据处理 | 第19-20页 |
3.2.1 凋落量估测 | 第19-20页 |
3.2.2 空间格局分析 | 第20页 |
3.3 结果 | 第20-28页 |
3.3.1 凋落物总量与各组分占比 | 第20-21页 |
3.3.2 凋落物总量及各组分年际对比 | 第21页 |
3.3.3 凋落物总量及各组分时间动态 | 第21-25页 |
3.3.4 总凋落量的空间分布格局 | 第25-28页 |
3.4 分析与讨论 | 第28-33页 |
3.4.1 凋落物总量 | 第28-31页 |
3.4.2 凋落物组成 | 第31-32页 |
3.4.3 群落凋落量时间动态 | 第32-33页 |
3.4.4 凋落量空间格局及收集器布设 | 第33页 |
3.5 小结 | 第33-34页 |
4 主要树种叶凋落动态 | 第34-43页 |
4.1 引言 | 第34页 |
4.2 数据处理 | 第34页 |
4.3 结果 | 第34-40页 |
4.3.1 不同生活型物种叶片凋落量及动态 | 第34-36页 |
4.3.2 主要树种叶凋落概况 | 第36-38页 |
4.3.3 主要树种叶凋落量动态 | 第38-40页 |
4.4 讨论 | 第40-42页 |
4.4.1 不同生活型树种叶凋落动态 | 第40-41页 |
4.4.2 凋落节律的影响因素 | 第41-42页 |
4.5 小结 | 第42-43页 |
5 结论与展望 | 第43-45页 |
5.1 主要结论 | 第43-44页 |
5.2 研究展望 | 第44-45页 |
致谢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52页 |
附录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