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市政工程论文--给水工程(上水道工程)论文--配水工程论文--配水管网论文

地下供水管线抗震性能分析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20页
    1.1 引言第12-13页
    1.2 国内、外技术发展现状第13-17页
        1.2.1 均匀土介质中地下管线的地震响应研究状况第14-15页
        1.2.2 不均匀土介质中地下管线的地震响应研究状况第15页
        1.2.3 地下管线接口的地震响应研究状况第15页
        1.2.4 地下管线的随机地震响应研究状况第15-16页
        1.2.5 存在的问题和研究发展方向第16-17页
    1.3 地下结构抗震研究特点第17页
    1.4 地下结构抗震研究方法第17-18页
    1.5 研究意义和主要研究内容第18-20页
        1.5.1 研究意义第18页
        1.5.2 主要研究内容第18-20页
第二章 地下供水管线的震害分析第20-26页
    2.1 国内外地下管线震害案例第20-21页
    2.2 地震对地下管线的作用第21-23页
    2.3 管线破坏形式和破坏特征第23页
    2.4 震害影响因素第23-25页
    2.5 本章小结第25-26页
第三章 地下管线地震响应的解析方法第26-34页
    3.1 地下管线地震响应的静力分析第26-31页
        3.1.1 基本规律和假定第26页
        3.1.2 拟静力分析法第26-28页
        3.1.3 反应位移法(日本)第28-30页
        3.1.4 规范法第30-31页
    3.2 地下管线地震响应的动力分析第31-32页
        3.2.1 动力反应方程第31-32页
        3.2.2 时程分析第32页
    3.3 本章小结第32-34页
第四章 地下供水管线在地震作用下的有限元分析第34-54页
    4.1 ANSYS简介第34-35页
    4.2 有限元模型建立过程第35-50页
        4.2.1 管-土力学模型的建立第35-39页
        4.2.2 地震波的选取和输入第39-40页
            4.2.2.1 地震波的选取第39-40页
            4.2.2.2 地震波的输入第40页
        4.2.3 单元选取第40-41页
        4.2.4 管-土ANSYS数值模型的建立步骤第41-50页
    4.3 结果与分析第50-53页
        4.3.1 柔性接口时程分析第50-52页
        4.3.2 管线管体时程分析第52-53页
    4.4 本章小结第53-54页
第五章 柔性接口地下供水管线地震响应的影响因素分析第54-64页
    5.1 管径的影响因素第54-56页
    5.2 埋深的影响因素第56-58页
    5.3 管段长度的影响因素第58-60页
    5.4 地震烈度的影响因素第60-62页
    5.5 本章小结第62-64页
第六章 结论第64-66页
    6.1 结论第64-65页
    6.2 展望第65-66页
参考文献第66-68页
作者简介第68页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68-70页
致谢第70页

论文共7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六自由度工业机器人轨迹规划方法研究
下一篇:长波红外高光谱成像仪光学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