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绪论 | 第13-18页 |
第一章 细胞色素P450基因多态性与中国汉族男性不育相关性研究 | 第18-47页 |
1.1 前言 | 第18-19页 |
1.2 研究对象与实验方法 | 第19-34页 |
1.2.1 研究对象选择 | 第19-21页 |
1.2.2 研究对象资料采集 | 第21页 |
1.2.3 实验试剂和仪器 | 第21-23页 |
1.2.4 实验研究方法 | 第23-34页 |
1.3 实验结果 | 第34-44页 |
1.3.1 实验样本的基本资料 | 第34-35页 |
1.3.2 DNA样本提取成功的鉴定和纯度的检测 | 第35页 |
1.3.3 利用MassARRAY iPLEX GOLD方法基因分型的结果分析 | 第35-38页 |
1.3.4 CYP1A1基因多态位点rs4646422和rs1048943基因型的分布情况与男性不育相关性分析 | 第38-43页 |
1.3.5 CYP1A1基因多态位点rs4646422-rs1048943单倍型分析结果 | 第43页 |
1.3.6 CYP1A1基因多态位点rs4646422和rs1048943的不同基因型的分布情况与男性精子浓度与活力之间的分析 | 第43-44页 |
1.4 讨论 | 第44-46页 |
1.5 结论 | 第46-47页 |
第二章 谷胱甘肽硫转移酶基因多态性与中国汉族男性不育相关性研究 | 第47-73页 |
2.1 前言 | 第47-48页 |
2.2 研究对象与实验方法 | 第48-50页 |
2.2.1 研究对象选择 | 第48页 |
2.2.2 研究对象资料采集 | 第48页 |
2.2.3 实验试剂和仪器 | 第48页 |
2.2.4 实验研究方法 | 第48-50页 |
2.3 实验结果 | 第50-70页 |
2.3.1 实验样本的基本资料 | 第50-51页 |
2.3.2 DNA样本提取成功的鉴定和纯度的检测 | 第51页 |
2.3.3 利用MassARRAY iPLEX GOLD方法基因分型的结果分析 | 第51-58页 |
2.3.4 GSTM5基因多态位点rs11807基因型的分布情况与男性不育相关性分析 | 第58-60页 |
2.3.5 GSTM3基因多态位点rs1571858,rs7483和rs3814309基因型的分布情况与男性不育相关性分析 | 第60-63页 |
2.3.6 GSTP1基因多态位点rs1695基因型的分布情况与男性不育相关性分析 | 第63-68页 |
2.3.7 GSTM3基因多态位点rs1571858,rs3814309和rs7483单倍型分析结果 | 第68-69页 |
2.3.8 GST基因多态位点的不同基因型的分布情况与男性精子浓度与活力之间的分析 | 第69-70页 |
2.4 讨论 | 第70-72页 |
2.5 结论 | 第72-73页 |
第三章 解毒酶基因(CYP1A1, GSTM1和GSTT1)多态性与特发性男性不育之间的关系:Meta分析 | 第73-94页 |
3.1 前言 | 第73页 |
3.2 资料与方法 | 第73-75页 |
3.2.1 文献检索方法 | 第73-74页 |
3.2.2 研究对象 | 第74页 |
3.2.3 文献纳入与排除标准 | 第74页 |
3.2.4 资料提取 | 第74页 |
3.2.5 统计学分析 | 第74-75页 |
3.3 结果 | 第75-92页 |
3.3.1 文献检索结果 | 第75页 |
3.3.2 Meta分析结果 | 第75-91页 |
3.3.3 异质性与敏感性分析 | 第91-92页 |
3.3.4 发表偏倚的分析 | 第92页 |
3.4 讨论 | 第92-93页 |
3.5 结论 | 第93-94页 |
全文总结与展望 | 第94-96页 |
参考文献 | 第96-102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02-103页 |
致谢 | 第10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