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34页 |
1.1 腈水解酶 | 第13-27页 |
1.1.1 腈化物的生物催化 | 第13-14页 |
1.1.2 腈水解酶的简介及其来源与种类 | 第14-17页 |
1.1.3 腈水解酶的结构及其催化机理 | 第17-19页 |
1.1.4 腈水解酶的克隆及其表达 | 第19-20页 |
1.1.5 腈水解酶生物转化的应用 | 第20-23页 |
1.1.6 腈水解酶未来的研究发展方向 | 第23-27页 |
1.2 枯草芽孢杆菌芽孢表面展示系统的研究进展 | 第27-29页 |
1.2.1 研究背景 | 第27-28页 |
1.2.2 枯草芽孢杆菌芽孢固定化酶 | 第28-29页 |
1.3 不同连接肽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 | 第29-30页 |
1.4 研究意义 | 第30-31页 |
1.5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31-34页 |
1.5.1 研究内容 | 第31-33页 |
1.5.2 技术路线 | 第33-34页 |
第二章 Thermotoga maritima MSB8腈水解酶的克隆表达及其纯化 | 第34-50页 |
2.1 材料与试剂 | 第34-37页 |
2.1.1 菌株和质粒 | 第34页 |
2.1.2 工具酶和试剂盒 | 第34页 |
2.1.3 其它试剂 | 第34-35页 |
2.1.4 培养基和缓冲液 | 第35-36页 |
2.1.5 实验仪器 | 第36-37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37-42页 |
2.2.1 腈水解酶基因的克隆 | 第37-38页 |
2.2.2 腈水解酶原核表达载体PET-28a-nit的构建 | 第38-40页 |
2.2.3 腈水解酶的表达和纯化 | 第40-42页 |
2.3 实验结果和分析 | 第42-48页 |
2.3.1 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42-45页 |
2.3.2 原核表达载体PET-28a-nit的构建 | 第45-47页 |
2.3.3 重组腈水解酶的表达纯化 | 第47-48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48-50页 |
第三章 Thermotoga maritima MSB8腈水解酶酶学性质研究 | 第50-67页 |
3.1 材料与试剂 | 第50-52页 |
3.1.1 主要试剂 | 第50页 |
3.1.2 缓冲液和显色液配置 | 第50-51页 |
3.1.3 实验仪器 | 第51-52页 |
3.2 实验方法 | 第52-55页 |
3.2.1 重组腈水解酶的测定方法 | 第52-53页 |
3.2.2 温度对重组腈水解酶的影响 | 第53-54页 |
3.2.3 pH对重组腈水解酶的影响 | 第54页 |
3.2.4 不同金属离子和化学试剂对重组腈水解酶活性的影响 | 第54页 |
3.2.5 不同有机溶剂对重组腈水解酶活性的影响 | 第54-55页 |
3.2.6 重组腈水解酶的动力学常数和底物特异性测定 | 第55页 |
3.3 实验结果和分析 | 第55-65页 |
3.3.1 重组腈水解酶的最适温度和温度耐受性 | 第55-57页 |
3.3.2 重组腈水解酶的最适pH和pH耐受性 | 第57-58页 |
3.3.3 金属离子和化学试剂对重组腈水解酶活性的影响 | 第58-60页 |
3.3.4 有机溶剂对重组腈水解酶活性的影响 | 第60-62页 |
3.3.5 重组腈水解酶的动力学常数和底物谱 | 第62-65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65-67页 |
第四章 Thermotoga maritima MSB8腈水解酶在枯草芽孢杆菌芽孢表面展示 | 第67-92页 |
4.1 材料与试剂 | 第68-70页 |
4.1.1 菌种和质粒 | 第68页 |
4.1.2 工具酶和试剂 | 第68-69页 |
4.1.3 培养基和缓冲液 | 第69-70页 |
4.1.4 主要实验仪器 | 第70页 |
4.2 实验方法 | 第70-81页 |
4.2.1 B.subtilis 168全基因组DNA提取 | 第70-71页 |
4.2.2 pHS-CotG的构建 | 第71-73页 |
4.2.3 重组表达质粒pHS-CotG-nit的构建 | 第73-76页 |
4.2.4 重组B.subtilis DB403的构建 | 第76-77页 |
4.2.5 B.subtilis重组芽孢的制备 | 第77-78页 |
4.2.6 芽孢表面展示腈水解酶的验证 | 第78-79页 |
4.2.7 固定化后腈水解酶活性分析 | 第79-81页 |
4.3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81-91页 |
4.3.1 重组表达质粒的构建 | 第81-82页 |
4.3.2 western blot分析和蛋白酶处理 | 第82-85页 |
4.3.3 芽孢表面展示后腈水解酶的最适反应温度和温度耐受性 | 第85-87页 |
4.3.4 芽孢表面展示后腈水解酶的最适反应pH和pH耐受性 | 第87-89页 |
4.3.5 不同化合物对芽孢表面展示后腈水解酶的影响 | 第89-90页 |
4.3.6 芽孢表面展示后腈水解酶的循环利用 | 第90-91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91-92页 |
第五章 不同连接肽对芽孢表面展示Thermotoga maritima MSB8腈水解酶的影响 | 第92-108页 |
5.1 材料与试剂 | 第92-93页 |
5.1.1 菌种和质粒 | 第92页 |
5.1.2 工具酶和试剂 | 第92-93页 |
5.1.3 培养基和缓冲液 | 第93页 |
5.1.4 主要实验仪器 | 第93页 |
5.2 实验方法 | 第93-95页 |
5.3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95-106页 |
5.3.1 重组质粒的构建 | 第95-96页 |
5.3.2 western blot分析和蛋白酶处理 | 第96-97页 |
5.3.3 最适反应温度和温度耐受性 | 第97-101页 |
5.3.4 最适反应pH和pH耐受性 | 第101-104页 |
5.3.5 在不同化合物中的稳定性 | 第104-106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106-108页 |
第六章 总结和展望 | 第108-111页 |
6.1 工作总结 | 第108-110页 |
6.2 展望 | 第110-111页 |
参考文献 | 第111-121页 |
致谢 | 第121-122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22-123页 |
硕士期间参与的课题 | 第12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