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交通运输经济论文--铁路运输经济论文--中国铁路运输经济论文

SJKZ枢纽工程项目管理机构绩效评价研究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页
第1章 绪论第11-16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1-12页
        1.1.1 研究背景第11-12页
        1.1.2 研究意义第12页
    1.2 绩效评价研究现状第12-14页
        1.2.1 绩效评价的发展现状第12-13页
        1.2.2 绩效评价在工程项目管理机构中的研究现状第13页
        1.2.3 绩效评价在铁路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中研究现状第13-14页
    1.3 研究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第14-15页
        1.3.1 主要研究内容第14-15页
        1.3.2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第15页
    1.4 本章小结第15-16页
第2章 铁路工程项目绩效评价相关理论概述第16-22页
    2.1 绩效及绩效评价第16页
        2.1.1 绩效第16页
        2.1.2 绩效的特点第16页
        2.1.3 绩效评价第16页
    2.2 工程项目绩效评价第16-17页
    2.3 绩效评价在绩效管理体系中的作用和意义第17-18页
    2.4 适用于工程项目的管理机构的绩效考核方法第18-21页
        2.4.1 目标管理法第18-19页
        2.4.2 关键绩效指标(KPI)法第19页
        2.4.3 平衡计分卡第19-20页
        2.4.4 全方位考核法第20-21页
    2.5 本章小结第21-22页
第3章 我国铁路工程项目绩效评价现状第22-27页
    3.1 工程项目的管理模式第22-25页
        3.1.1 指挥部负责制第22-23页
        3.1.2 工程建设总承包模式第23-24页
        3.1.3 铁路局托管模式第24-25页
        3.1.4 工程建设监理模式第25页
    3.2 我国铁路工程项目管理机构发展的五个阶段第25-26页
    3.3 铁路工程项目管理机构绩效评价现状分析第26页
    3.4 本章小结第26-27页
第4章 SJKZ枢纽工程项目概况及绩效评价现状分析第27-32页
    4.1 SJKZ枢纽工程项目概况第27-28页
        4.1.1 工程概况第27页
        4.1.2 工程特点第27-28页
        4.1.3 组织结构第28页
    4.2 SJKZ枢纽工程项目管理机构绩效评价现状第28-31页
        4.2.1 意识方面存在的问题第28-30页
        4.2.2 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第30-31页
    4.3 本章小结第31-32页
第5章 SJKZ枢纽工程项目管理机构绩效评价体系研究第32-57页
    5.1 SJKZ枢纽工程项目管理机构绩效评价体系构建第32-33页
        5.1.1 SJKZ枢纽工程项目管理机构绩效评价体系构建原则第32页
        5.1.2 SJKZ枢纽工程项目管理机构绩效评价体系思路第32-33页
    5.2 SJKZ枢纽工程项目管理机构绩效评价实施步骤第33-37页
        5.2.1 明确绩效考核的目的第34页
        5.2.2 确定绩效考核的对象第34页
        5.2.3 考核主体层次结构第34-35页
        5.2.4 WBS工作分解及责任人第35-36页
        5.2.5 KPI指标构成、权重及对应BSC维度第36-37页
    5.3 SJKZ枢纽工程项目管理机构绩效评价指标研究第37-49页
        5.3.1 评价指标提取第37-43页
        5.3.2 KPI各指标评价标准设计第43-45页
        5.3.3 绩效评价指标权重确定第45-46页
        5.3.4 绩效评价周期确定第46-48页
        5.3.5 绩效评价结果计算第48-49页
    5.4 SJKZ枢纽工程项目管理机构绩效评价奖惩方法第49-51页
        5.4.1 考核激励指标第49页
        5.4.2 薪酬与考核相结合第49-51页
    5.5 SJKZ枢纽工程项目管理机构绩效评价实施保障措施第51-55页
        5.5.1 绩效评价实施初期保障措施第51-53页
        5.5.2 绩效评价实施中的保障措施第53-55页
    5.6 SJKZ实施绩效评价前后所取得成果分析第55-56页
        5.6.1 员工成长分析第55-56页
        5.6.2 经济效益分析第56页
        5.6.3 工期效益分析第56页
        5.6.4 质量效益分析第56页
    5.7 本章小结第56-57页
结论第57-59页
致谢第59-60页
参考文献第60-63页

论文共6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黄柏和兰州百合的水溶性化学成分研究
下一篇:生姜和姜苗水溶性化学成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