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自动化基础理论论文--人工智能理论论文--人工神经网络与计算论文

基于神经网络的主动式波浪补偿吊机系统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绪论第13-21页
    1.1 课题背景和研究意义第13-15页
    1.2 波浪补偿技术的分类与研究现状第15-18页
        1.2.1 波浪补偿技术分类第15-16页
            1.2.1.1 被动式波浪补偿系统第15-16页
            1.2.1.2 主动式波浪补偿系统第16页
        1.2.2 波浪补偿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6-18页
    1.3 论文的研究内容第18-19页
    1.4 本章小结第19-21页
第2章 主动式波浪补偿吊机控制系统概述与分析第21-35页
    2.1 主动式波浪补偿系统概述第21-24页
        2.1.1 主动式波浪补偿方式分类第22-24页
    2.2 主动式波浪补偿控制策略概述第24-27页
        2.2.1 前馈控制第26-27页
        2.2.2 反馈控制第27页
    2.3 船舶姿态运动预报第27-34页
        2.3.1 船舶姿态运动的时间序列数学模型第28页
        2.3.2 递推参数最小二乘法估计第28-29页
        2.3.3 模型定阶算法第29-32页
        2.3.4 船舶姿态运动预报步骤第32-34页
    2.4 本章小结第34-35页
第3章 主动式波浪补偿吊机的液压系统研究第35-43页
    3.1 起重机液压系统的研究第35-37页
        3.1.1 驱动方案的选择第35-36页
        3.1.2 负载敏感技术的应用第36-37页
    3.2 液压系统回路第37-40页
        3.2.1 制动回路第38-39页
        3.2.2 恒张力时的负载平衡回路第39页
        3.2.3 补偿缸负载平衡回路第39-40页
    3.3 具有主动式波浪补偿技术的吊机液压系统分析第40-41页
    3.4 本章小结第41-43页
第4章 主动式波浪补偿吊机系统控制策略第43-59页
    4.1 神经网络的理论基础第43-45页
        4.1.1 神经元的基本模型第43-44页
        4.1.2 神经网络的学习规则第44-45页
            4.1.2.1 无监督Hebb学习规则第44-45页
            4.1.2.2 有监督Delta学习规则第45页
            4.1.2.3 有监督的Hebb学习规则第45页
    4.2 伪微分控制理论第45-56页
        4.2.1 PID控制理论第45-47页
        4.2.2 一阶与二阶被控对象下的伪微分反馈控制理论第47-51页
            4.2.2.1 一阶被控对象下的PDF控制器第47-49页
            4.2.2.2 二阶被控对象下的PDF控制器参数设计第49-51页
        4.2.3 伪微分控制算法与经典控制算法的比较第51-56页
            4.2.3.1 一阶被控对象第51-54页
            4.2.3.2 二阶被控对象第54-56页
    4.3 基于神经网络的PDF算法第56-57页
    4.4 本章小结第57-59页
第5章 主动式波浪补偿吊机系统的数学建模与仿真第59-73页
    5.1 液压驱动数学模型第59-65页
        5.1.1 系统传递函数的确立第59-63页
        5.1.2 传递函数的简化第63-64页
        5.1.3 系统框图的建立的简化第64-65页
    5.2 系统作业工况参数第65-66页
    5.3 基于Simulink的整个系统仿真第66-72页
        5.3.1 系统参数的确定第66-67页
        5.3.2 主动式波浪补偿起重机系统的仿真第67-70页
        5.3.3 神经网络PDF控制参数变化第70-72页
    5.4 本章小结第72-73页
第6章 实验模型的搭建与研究第73-85页
    6.1 实验系统的构成第73页
    6.2 电机驱动时数学模型第73-77页
        6.2.1 伺服马达与直流电机位置控制数学模型的比较第77页
    6.3 系统实验平台的搭建第77-82页
        6.3.1 实验系统的构成第77-78页
        6.3.2 主要硬件介绍第78-82页
            6.3.2.1 可编程控制器(PLC)第78-80页
            6.3.2.2 拓展模块第80页
            6.3.2.2 圆光栅编码器第80-81页
            6.3.2.3 编写计算机控制界面第81-82页
    6.4 实验结果第82-83页
    6.5 本章小结第83-85页
第7章 结论与展望第85-87页
    7.1 总结第85页
    7.2 展望第85-87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87-89页
参考文献第89-93页
致谢第93页

论文共9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企业战略联盟需求认知的影响因素研究
下一篇:基于系统动力学的云会计AIS可信需求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