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废水的处理与利用论文

工业园区水代谢与环境效应分析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27页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10-12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22页
        1.2.1 水代谢与水足迹研究现状第12-15页
            1.2.1.1 水代谢第12-13页
            1.2.1.2 水足迹第13-15页
        1.2.2 物质代谢研究现状第15-18页
            1.2.2.1 物质代谢第15-17页
            1.2.2.2 碳氮磷代谢第17-18页
        1.2.3 生态系统服务与环境效应研究现状第18-21页
            1.2.3.1 生态系统服务第18-19页
            1.2.3.2 工业环境影响评价第19-21页
        1.2.4 现状分析小结第21-22页
    1.3 研究目的与内容第22-23页
        1.3.1 研究目的第22页
        1.3.2 研究内容第22-23页
    1.4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第23-27页
        1.4.1 研究方法第23-25页
        1.4.2 技术路线图第25-27页
第二章 开发区水代谢现状分析第27-51页
    2.1 数据来源第27-30页
    2.2 企业用排水量分析第30-35页
    2.3 企业重复用水及回用水情况第35-37页
    2.4 企业污水处理效果分析第37-46页
    2.5 企业水足迹计算第46-49页
    2.6 本章小结第49-51页
第三章 开发区碳氮磷代谢分析第51-70页
    3.1 数据来源第51-52页
    3.2 碳代谢分析第52-54页
        3.2.1 产业系统的碳代谢分析第52-54页
        3.2.2 污水处理系统的碳代谢分析第54页
    3.3 氮代谢分析第54-57页
        3.3.1 产业系统的氮代谢分析第54-57页
        3.3.2 污水处理系统的氮代谢分析第57页
    3.4 磷代谢分析第57-59页
        3.4.1 产业系统的磷代谢分析第57-59页
        3.4.2 污水处理系统的磷代谢分析第59页
    3.5 碳、氮、磷代谢综合分析第59-61页
    3.6 2008年和2014年开发区碳氮磷代谢结构比较第61-63页
        3.6.1 碳代谢结构比较第61-62页
        3.6.2 氮代谢结构比较第62-63页
        3.6.3 磷代谢结构比较第63页
    3.7 重点企业碳氮磷代谢分析第63-68页
        3.7.1 灵谷、协联碳代谢分析第63-65页
        3.7.2 灵谷、协联氮代谢分析第65-66页
        3.7.3 灵谷、协联磷代谢分析第66-67页
        3.7.4 灵谷、协联碳、氮、磷代谢综合分析第67-68页
    3.8 本章小结第68-70页
第四章 开发区节水潜力分析第70-80页
    4.1 情景设计第70-77页
        4.1.1 基础情景第70-74页
        4.1.2 企业节水减排情景第74-76页
        4.1.3 污水处理厂工程回用情景第76-77页
        4.1.4 用水总量控制情景第77页
    4.2 结果与讨论第77-78页
    4.3 结论与政策启示第78-80页
第五章 基于生命周期评价的污水回用环境效应分析第80-100页
    5.1 污水处理厂情况简介第80-81页
    5.2 污水回用生命周期分析第81-96页
        5.2.1 目标定义与范围确定第81-82页
        5.2.2 清单分析(LCI)第82-85页
        5.2.3 生命周期影响评价(LCIA)第85-93页
            5.2.3.1 不同处理工艺比较第85-87页
            5.2.3.2 不同深度处理率情景比较第87-89页
            5.2.3.3 不同节水情景比较第89-93页
        5.2.4 生命周期影响评价结果解释及政策建议第93-96页
            5.2.4.1 氮磷元素代谢的环境影响分析第93-95页
            5.2.4.2 生命周期影响评价结果解释及政策建议第95-96页
    5.3 生态系统服务及工业风险影响分析第96-98页
    5.4 本章小结第98-100页
第六章 结论和建议第100-103页
    6.1 结论第100-102页
    6.2 建议第102-103页
参考文献第103-110页
致谢第110-112页
附录第112-133页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133页

论文共13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光电系统中瞬变电磁干扰的分析与防护技术研究
下一篇:活菌多样性分析技术解析酸性电解水处理后南美白对虾中微生物多样性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