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第一章 导论 | 第10-20页 |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0-11页 |
| 1.2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1-12页 |
| 1.2.1 研究内容 | 第11页 |
| 1.2.2 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 1.3 文献综述 | 第12-19页 |
| 1.3.1“双创”平台运行机制的相关研究 | 第12-15页 |
| 1.3.2“双创”平台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 | 第15-17页 |
| 1.3.3 区域创新网络的相关研究 | 第17-19页 |
| 1.4 本文创新之处 | 第19-20页 |
| 第二章 相关概念内涵及理论基础 | 第20-32页 |
| 2.1 相关概念内涵 | 第20-28页 |
| 2.1.1 区域创新网络的内涵 | 第20-23页 |
| 2.1.2“双创”平台的内涵 | 第23-28页 |
| 2.2 相关理论基础 | 第28-31页 |
| 2.2.1 网络外部性的相关理论 | 第28-29页 |
| 2.2.2 区域创新网络的相关理论 | 第29-31页 |
| 2.3 基于区域创新网络的理论分析框架 | 第31-32页 |
| 第三章 大学生创新创业和平台的现状及问题研究 | 第32-40页 |
| 3.1 大学生“双创”平台的现状分析 | 第32-35页 |
| 3.1.1 国内新增企业数量 | 第32-33页 |
| 3.1.2“双创”平台服务机构现状 | 第33-34页 |
| 3.1.3“双创”平台呈现区域特征 | 第34-35页 |
| 3.1.4“双创”平台建设趋势分析 | 第35页 |
| 3.2 大学生“双创”平台的现状评价 | 第35-36页 |
| 3.3 大学生“双创”平台运行的现状及问题 | 第36-40页 |
| 3.3.1 平台运行现状 | 第36-37页 |
| 3.3.2 平台运行问题 | 第37-40页 |
| 第四章 大学生“双创”平台的运行机制研究 | 第40-50页 |
| 4.1 区域创新网络对平台运行机制的作用 | 第40-42页 |
| 4.2 项目筛选机制 | 第42-43页 |
| 4.3 组织管理机制 | 第43-44页 |
| 4.4 资源整合机制 | 第44-46页 |
| 4.5 政策激励机制 | 第46-47页 |
| 4.6 网络协调机制 | 第47-50页 |
| 第五章 大学生“双创”平台运行的影响因素研究 | 第50-80页 |
| 5.1 大学生“双创”平台运行的影响因素定性分析 | 第50-56页 |
| 5.1.1 区域创新网络与“双创”平台影响因素的关系 | 第50-52页 |
| 5.1.2 政策支持对“双创”平台运行的影响分析 | 第52-53页 |
| 5.1.3 个体能力对“双创”平台运行的影响分析 | 第53-54页 |
| 5.1.4 资信网络对“双创”平台运行的影响分析 | 第54-55页 |
| 5.1.5 社会网络对“双创”平台运行的影响分析 | 第55-56页 |
| 5.2 大学生“双创”平台运行的影响因素定量分析 | 第56-80页 |
| 5.2.1 调查问卷设计 | 第56-62页 |
| 5.2.2 数据收集与统计分析 | 第62-72页 |
| 5.2.3 结构方程模型检验 | 第72-76页 |
| 5.2.4 有序选择Probit模型检验 | 第76-80页 |
| 第六章 研究结论及对策建议 | 第80-86页 |
| 6.1 研究结论 | 第80-82页 |
| 6.2 对策建议 | 第82-84页 |
| 6.3 研究不足 | 第84-86页 |
| 参考文献 | 第86-90页 |
| 致谢 | 第90-92页 |
| 附录 1:攻硕期间发表论文 | 第92-94页 |
| 附录 2:访谈提纲 | 第94-96页 |
| 附录 3:调查问卷 | 第96-9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