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各科教学法、教学参考书论文--数学论文

高中生数学建模能力培养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1-15页
    1.1 研究背景第11页
    1.2 研究意义第11-12页
    1.3 研究目标第12-13页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3-14页
        1.4.1 国外研究现状第13页
        1.4.2 国内研究现状第13-14页
    1.5 研究方法第14-15页
第2章 高中生数学建模及建模教学概述第15-33页
    2.1 高中生数学建模能力培养的教学理论基础第15-17页
        2.1.1 建构主义第15-17页
        2.1.2 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第17页
    2.2 高中生数学建模能力第17-22页
        2.2.1 数学建模能力的定义第17-18页
        2.2.2 高中生数学建模能力的内涵第18-20页
        2.2.3 高中生数学建模能力水平的划分第20-22页
    2.3 培养高中生数学建模能力的重要性第22-26页
        2.3.1 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对高中数学建模的要求第23页
        2.3.2 高中数学建模在高中数学教材中的呈现第23-24页
        2.3.3 历年高考试题中数学建模的体现第24-26页
    2.4 高中数学建模的方法第26-33页
        2.4.1 直接法第26-28页
        2.4.2 图解法第28-29页
        2.4.3 统筹法第29-30页
        2.4.4 拟合法第30-31页
        2.4.5 模拟法第31-33页
第3章 高中生数学建模能力现状及其调查研究第33-43页
    3.1 高中教师对数学建模的认识第33-34页
        3.1.1 教师的数学素养第33-34页
        3.1.2 教师的思想层面第34页
    3.2 高中生对数学建模的认识第34-35页
    3.3 高中生数学建模能力的调查研究第35-40页
        3.3.1 调查对象第35页
        3.3.2 调查材料第35页
        3.3.3 调查结果分析第35-39页
        3.3.4 调查结果启示第39-40页
    3.4 高中教师对数学建模教学能力的调查研究第40-43页
        3.4.1 调查对象第40页
        3.4.2 调查材料第40页
        3.4.3 调查结果分析第40-42页
        3.4.4 调查结果启示第42-43页
第4章 高中生数学建模能力培养的教学策略第43-51页
    4.1 样例教学、变式训练、开放性训练三者联合第43-45页
        4.1.1 数学建模问题图式教学的重要性第43-44页
        4.1.2 实施数学建模问题图式的样例教学第44页
        4.1.3 实施数学建模问题图式的变式训练第44页
        4.1.4 实施数学建模问题图式的开放性训练第44-45页
    4.2 一般解题思维与数学建模具体方法相结合第45-46页
        4.2.1 一般解题思维教学第45-46页
        4.2.2 数学建模方法教学第46页
    4.3 探究、讨论、反思有机结合第46-47页
        4.3.1 激发学生个体探究,实现数学建模的个性化第46-47页
        4.3.2 组织学生集体讨论,实现数学建模的多样化第47页
        4.3.3 引导学生比较反思,实现数学建模的最优化第47页
    4.4 注重学生语言转换,培养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第47-48页
        4.4.1 培养学生数学语言互译能力第47-48页
        4.4.2 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第48页
    4.5 设置多元化和多样化相结合的评价体系第48-51页
        4.5.1 设置多元化的评价体系第49页
        4.5.2 设置多样化的评价体系第49-51页
第5章 高中生数学建模能力培养实例第51-57页
    5.1 高中教材专题教学中的数学建模实例第51-54页
        5.1.1 案例描述第51-52页
        5.1.2 案例分析第52-54页
    5.2 高中常态教学中的数学建模实例第54-57页
        5.2.1 案例描述第54-55页
        5.2.2 案例分析第55-57页
参考文献第57-59页
附录 A 高中生数学建模能力的调查问卷(学生篇)第59-61页
附录 B 高中生数学建模能力的调查问卷(教师篇)第61-63页
附录 C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与科研成果清单第63-65页
致谢第65页

论文共6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成都轨道交通18号线车辆选型及动力学性能研究
下一篇:基于改进的一维Langevin随机动力学对核裂变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