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8页 |
1.1 本课题的研究背景和选题意义 | 第11-14页 |
1.1.1 压电复合材料概述 | 第11-12页 |
1.1.2 不完美界面模型概述 | 第12-13页 |
1.1.3 复合材料的有效性能概述 | 第13-14页 |
1.1.4 本文的选题意义 | 第14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2.1 压电复合材料的的有效性能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2.2 含不完美界面的复合材料的有效性能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 | 第16页 |
1.4 小结 | 第16-18页 |
第2章 压电复合材料的有效性能 | 第18-29页 |
2.1 引言 | 第18页 |
2.2 压电复合材料的基本方程 | 第18-21页 |
2.2.1 压电方程 | 第18-19页 |
2.2.2 梯度方程 | 第19页 |
2.2.3 平衡方程 | 第19页 |
2.2.4 边界条件 | 第19-20页 |
2.2.5 简易标记形式 | 第20-21页 |
2.3 压电复合材料有效性能的界限 | 第21-27页 |
2.3.1 虚功原理 | 第21-22页 |
2.3.2 变分原理 | 第22-24页 |
2.3.3 压电复合材料的有效电弹性模量 | 第24-25页 |
2.3.4 有效模量的上界 | 第25-26页 |
2.3.5 有效模量的下界 | 第26-27页 |
2.4 预测有效电弹性能的Dilute方法 | 第27-28页 |
2.5 小结 | 第28-29页 |
第3章 压电不完美界面理论建模 | 第29-41页 |
3.1 引言 | 第29页 |
3.2 曲面微分算子和Hadamard关系 | 第29-31页 |
3.2.1 法向和切向微分算子 | 第29-30页 |
3.2.2 Hadamard关系 | 第30-31页 |
3.3 压电复合材料的控制方程 | 第31-32页 |
3.4 完美界面上的连续性关系 | 第32-34页 |
3.5 压电通用不完美界面模型 | 第34-38页 |
3.5.1 在三相模型中界面相的跳跃关系式 | 第34-36页 |
3.5.2 在两相模型中不完美界面上的跳跃关系式 | 第36-38页 |
3.6 压电弹簧型不完美界面模型 | 第38-39页 |
3.7 压电薄膜型不完美界面模型 | 第39-40页 |
3.8 小结 | 第40-41页 |
第4章 含压电弹簧型不完美界面的压电复合材料的尺寸依靠性界限 | 第41-54页 |
4.1 引言 | 第41页 |
4.2 压电弹簧型不完美界面模型 | 第41-42页 |
4.3 变分原理 | 第42-46页 |
4.4 有效电弹性模量的定义 | 第46-47页 |
4.5 有效模量的界限 | 第47-51页 |
4.5.1 有效模量的上界 | 第48-50页 |
4.5.2 有效模量的下界 | 第50-51页 |
4.6 数值结果 | 第51-53页 |
4.7 小结 | 第53-54页 |
第5章 含压电薄膜型不完美界面的压电复合材料的尺寸依靠性界限 | 第54-67页 |
5.1 引言 | 第54页 |
5.2 压电薄膜型不完美界面模型 | 第54-55页 |
5.3 变分原理 | 第55-59页 |
5.4 有效电弹性模量的定义 | 第59-61页 |
5.5 有效模量的界限 | 第61-65页 |
5.5.1 有效模量的上界 | 第62-64页 |
5.5.2 有效模量的下界 | 第64-65页 |
5.6 数值结果 | 第65-66页 |
5.7 小结 | 第66-67页 |
结论 | 第67-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