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9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10-11页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1-12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1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3 相关研究进展 | 第12-16页 |
1.3.1 国外研究进展 | 第12-14页 |
1.3.2 国内研究进展 | 第14-16页 |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6-18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1.5 技术路线 | 第18-19页 |
第二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 第19-24页 |
2.1 全域旅游 | 第19-21页 |
2.2 山岳型景区 | 第21-22页 |
2.3 协同学理论 | 第22-24页 |
第三章 全域旅游下山岳型景区协同发展影响因素分析 | 第24-35页 |
3.1 山岳型景区与周边城镇协同发展分析 | 第24-30页 |
3.1.1 山岳型景区与城镇相互作用分析 | 第24-25页 |
3.1.2 模型构建 | 第25-26页 |
3.1.3 模型变量与内涵 | 第26-27页 |
3.1.4 数据处理与结果分析 | 第27-30页 |
3.2 山岳型景区协同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序参量 | 第30-35页 |
3.2.1 山岳型景区系统动力因素分析 | 第30-32页 |
3.2.2 山岳型景区系统序参量识别 | 第32-35页 |
第四章 全域旅游下山岳型景区协同发展机制构建 | 第35-50页 |
4.1 全域旅游背景下山岳型景区协同发展的原则 | 第35-36页 |
4.1.1 竞合原则 | 第35页 |
4.1.2 特色化原则 | 第35页 |
4.1.3 以人为本原则 | 第35-36页 |
4.1.4 生态优先原则 | 第36页 |
4.1.5 交通便捷原则 | 第36页 |
4.2 山岳型景区协同发展模式 | 第36-38页 |
4.2.1 政府主导模式 | 第36-37页 |
4.2.2 企业引领模式 | 第37页 |
4.2.3 产业主导模式 | 第37页 |
4.2.4 资源主导模式 | 第37页 |
4.2.5 市场主导模式 | 第37-38页 |
4.3 山岳型景区主题定位 | 第38-39页 |
4.3.1 发展目标定位 | 第38页 |
4.3.2 功能定位 | 第38页 |
4.3.3 形象定位 | 第38-39页 |
4.4 山岳型景区空间布局 | 第39-40页 |
4.4.1 空间布局的原则 | 第39-40页 |
4.4.2 山岳型景区主要空间布局模式 | 第40页 |
4.5 山岳型景区交通体系与游线组织 | 第40-42页 |
4.5.1 外部交通体系规划 | 第40-41页 |
4.5.2 内部交通及游线规划 | 第41-42页 |
4.6 山岳型景区项目设计 | 第42-44页 |
4.6.1 山岳型景区项目设计的原则 | 第42-43页 |
4.6.2 山岳型景区项目设计的方法 | 第43-44页 |
4.7 山岳型景区配套设施发展 | 第44-50页 |
4.7.1 基础服务设施建设 | 第44-46页 |
4.7.2 品牌营销 | 第46页 |
4.7.3 资源环境保护 | 第46-47页 |
4.7.4 综合运营管理 | 第47-48页 |
4.7.5 信息化建设 | 第48-50页 |
第五章 石门县全域旅游体系下的夹山风景区 | 第50-71页 |
5.1 典型案例选取 | 第50-51页 |
5.1.1 石门县 | 第50页 |
5.1.2 夹山风景区 | 第50-51页 |
5.2 石门县全域旅游发展体系 | 第51-53页 |
5.2.1 石门县全域旅游城乡体系建设 | 第51-52页 |
5.2.2 石门县全域旅游空间布局 | 第52-53页 |
5.3 夹山风景区现状分析 | 第53-58页 |
5.3.1 旅游资源评价 | 第53-55页 |
5.3.2 周边产品供给分析 | 第55页 |
5.3.3 服务质量与环境质量 | 第55-57页 |
5.3.4 小结 | 第57-58页 |
5.4 夹山风景区协同发展规划 | 第58-71页 |
5.4.1 范围及空间控制 | 第58页 |
5.4.2 空间结构 | 第58-59页 |
5.4.3 功能分区 | 第59-60页 |
5.4.4 战略定位 | 第60-62页 |
5.4.5 项目策划与营销 | 第62-66页 |
5.4.6 道路交通规划 | 第66-68页 |
5.4.7 资源环境保护 | 第68-69页 |
5.4.8 基础设施提升 | 第69页 |
5.4.9 综合运营管理 | 第69-71页 |
第六章 结语 | 第71-72页 |
6.1 结论与启示 | 第71页 |
6.2 不足与展望 | 第7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5页 |
附录 | 第75-77页 |
附录1 石门县2006-2017 年模型构建指标数据 | 第75-76页 |
附录2 模型分析标准化后数据 | 第76-77页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成果 | 第77-78页 |
致谢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