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内科学论文--内分泌腺疾病及代谢病论文--胰岛疾病论文--糖尿病性昏迷及其他并发症论文

OLETF大鼠“IGT肾病”的特点及发病机制探讨

中文摘要第4-8页
Abstract第8-11页
缩略语/符号说明第14-16页
技术路线第16-17页
前言第17-20页
    研究现状、成果第17-18页
    研究目的、方法第18-20页
一、OLETF大鼠糖耐量不同阶段肾脏形态及功能的变化特点第20-67页
    1.1 对象和材料第21-23页
        1.1.1 研究对象第21页
        1.1.2 动物饲养第21页
        1.1.3 主要试剂第21-22页
        1.1.4 主要仪器第22页
        1.1.5 溶液配制第22-23页
    1.2 实验方法第23-28页
        1.2.1 实验分组第23页
        1.2.2 标本留取第23-24页
        1.2.3 一般指标检测第24页
        1.2.4 ELISA法测定大鼠尿Cys C、NGAL及血TNF-α、IL-6第24-25页
        1.2.5 苏木素-伊红染色第25-26页
        1.2.6 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第26页
        1.2.7 免疫组化法检测肾脏Megalin、Cubilin第26-28页
        1.2.8 统计学分析第28页
    1.3 结果第28-55页
        1.3.1 葡萄糖耐量试验第28-29页
        1.3.2 一般资料比较第29-39页
        1.3.3 肾脏H&E染色第39-41页
        1.3.4 透射电子显微镜第41-45页
        1.3.5 肾小球功能损伤指标比较第45-47页
        1.3.6 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指标比较第47-49页
        1.3.7 肾小管重吸收功能损伤指标比较第49-52页
        1.3.8 肾小管重吸收蛋白Megalin、Cubilin表达比较第52-55页
    1.4 讨论第55-65页
        1.4.1 2型DM和2型DN动物模型的建立第55页
        1.4.2 OLETF大鼠不同时期胰岛素抵抗程度第55-56页
        1.4.3 OLETF大鼠体重、血脂、炎症指标的变化及其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第56-58页
        1.4.4 肾脏病理学改变第58-59页
        1.4.5 肾小球功能损伤指标改变第59-61页
        1.4.6 肾小管功能损伤指标改变第61-65页
    1.5 小结第65-67页
二、OLETF大鼠“IGT肾病”的发病机制探讨第67-81页
    2.1 对象和材料第68-69页
        2.1.1 研究对象第68页
        2.1.2 主要试剂第68-69页
        2.1.3 主要仪器第69页
    2.2 实验方法第69页
        2.2.1 免疫组化法检测IRS-1、pSer IRS-1、e NOS、HIF-1α、iNOS第69页
        2.2.2 统计学分析第69页
    2.3 结果第69-75页
        2.3.1 肾小管及间质胰岛素抵抗程度第69-72页
        2.3.2 肾小管缺氧缺血损伤程度第72-75页
    2.4 讨论第75-80页
        2.4.1 IGT期OLETF大鼠肾脏局部胰岛素抵抗程度第78页
        2.4.2 IGT期OLETF大鼠肾小管缺氧缺血损伤程度第78-80页
    2.5 小结第80-81页
结论第81-83页
参考文献第83-90页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第90-91页
综述第91-115页
    综述参考文献第102-115页
致谢第115页

论文共11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推动产业集聚发展的公共政策研究--以成都市为例
下一篇:自体尿源性干细胞结合3D多孔小肠粘膜下基质用于兔尿道重建的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