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库德集团与以美关系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引言 | 第12-28页 |
一、选题的由来与意义 | 第12-15页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24页 |
三、研究方法及论文结构 | 第24-26页 |
四、拟创新点与研究难点 | 第26-28页 |
第一章 利库德集团意识形态溯源与组织形成 | 第28-44页 |
第一节“犹太复国主义”思想的形成与分化 | 第28-33页 |
一、“犹太复国主义”思想的兴起 | 第28-30页 |
二、“犹太复国主义”运动的开端及其意义 | 第30-32页 |
三、“犹太复国主义”思想的分化及其影响 | 第32-33页 |
第二节“修正主义”思想与利库德集团 | 第33-39页 |
一、“修正主义”思想的主要成因 | 第34-35页 |
二、“修正主义”运动的发展 | 第35-37页 |
三、利库德集团与“修正主义” | 第37-39页 |
第三节 利库德集团的组织由来 | 第39-44页 |
一、赫鲁特党的奠基作用 | 第39-41页 |
二、加哈尔集团的产生 | 第41-42页 |
三、利库德集团的成立 | 第42-44页 |
第二章 首次执政的利库德集团与以美关系 | 第44-68页 |
第一节 首次执政的贝京 | 第44-54页 |
一、利库德集团首次执政前的以美关系 | 第45-47页 |
二、1977年利库德集团大选胜利的主要因素 | 第47-50页 |
三、贝京对“修正主义”思想的维护 | 第50-52页 |
四、贝京执政中的对外政策 | 第52-54页 |
第二节 利库德集团首次执政的外交成就 | 第54-61页 |
一、以埃和谈的历史背景 | 第55-56页 |
二、贝京与萨达特的初步交涉 | 第56-58页 |
三、戴维营和谈前贝京的核心立场 | 第58-60页 |
四、贝京受压签署《戴维营协议》 | 第60-61页 |
第三节 贝京时期的以美关系 | 第61-68页 |
一、贝京时期以美关系的积极进展 | 第61-63页 |
二、以美在中东和平问题上的若干分歧 | 第63-65页 |
三、黎巴嫩战争对以美关系的损害 | 第65-68页 |
第三章 沙米尔与以美关系的发展 | 第68-84页 |
第一节 利库德集团的新领导者:沙米尔 | 第68-73页 |
一、沙米尔因阿犹冲突加入伊尔贡 | 第68-69页 |
二、沙米尔继承莱希的民族国家观念 | 第69-70页 |
三、沙米尔逐渐领导利库德集团 | 第70-71页 |
四、沙米尔首次执政与联合政府的建立 | 第71-73页 |
第二节20世纪80年代以美关系发展的动因 | 第73-78页 |
一、全球与地区形势的转变 | 第74-75页 |
二、恐怖主义活动的威胁 | 第75-76页 |
三、美国推动和平遇阻 | 第76-78页 |
第三节 以美关系迅速发展的体现 | 第78-84页 |
一、沙米尔暴力镇压阿拉伯人起义 | 第78-80页 |
二、沙米尔时期以美战略合作达到高峰 | 第80-82页 |
三、沙米尔与里根时期美对以援助状况分析 | 第82-84页 |
第四章 以美关系的再调整 | 第84-107页 |
第一节 沙米尔与老布什初现分歧 | 第84-90页 |
一、沙米尔的定居点建设活动及其影响 | 第85-87页 |
二、被占领土和定居点建设问题促使美对以施压 | 第87-90页 |
第二节 以美关系的阶段性低谷 | 第90-97页 |
一、海湾战争与以美关系的迅速滑落 | 第90-94页 |
二、沙米尔勉强参加马德里和会 | 第94-96页 |
三、以美关系恶化与利库德集团下台 | 第96-97页 |
第三节 首次执政的内塔尼亚胡与以美关系 | 第97-107页 |
一、内塔尼亚胡首次执政前以美关系的回升 | 第98-100页 |
二、内塔尼亚胡及其首次执政的主要因素 | 第100-102页 |
三、内塔尼亚胡对和平进程的阻碍 | 第102-105页 |
四、内塔尼亚胡首次执政时期的以美关系 | 第105-107页 |
第五章 新世纪的利库德集团与以美关系 | 第107-136页 |
第一节 新世纪的沙龙政府 | 第107-111页 |
一、沙龙的个人经历概述 | 第108-109页 |
二、沙龙执政的特殊背景 | 第109-110页 |
三、沙龙对外重心的演变 | 第110-111页 |
第二节 曲折的和平进程与以美关系 | 第111-118页 |
一、“超脱”政策下小布什对沙龙的支持 | 第112-113页 |
二、小布什在反恐中推进和谈 | 第113-114页 |
三、美国对阿拉法特态度的转变 | 第114-116页 |
四、沙龙接受和平“路线图” | 第116-118页 |
第三节 沙龙配合美国中东政策与利库德集团的分裂 | 第118-123页 |
一、沙龙“单边撤离”计划促进以美关系 | 第118-121页 |
二、利库德集团的分裂 | 第121-123页 |
第四节 利库德集团右翼势力的回归与以美关系 | 第123-136页 |
一、内塔尼亚胡再次执政的国内外因素 | 第123-126页 |
二、巴以和谈进程与以美关系的滑落 | 第126-131页 |
三、当前以美关系中的主要矛盾 | 第131-136页 |
结论 | 第136-150页 |
附录 | 第150-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152-162页 |
后记 | 第162-1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