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0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1页 |
1.1.1 邮轮旅游市场扩张亟需港口发育 | 第9-10页 |
1.1.2 邮轮港口开发运营的现实要求 | 第10页 |
1.1.3 政策环境和创新机遇的驱动 | 第10-11页 |
1.2 问题提出 | 第11页 |
1.3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4 文献综述 | 第12-18页 |
1.4.1 港口PPP模式的概念性介绍 | 第13页 |
1.4.2 港口PPP项目融资管理 | 第13-14页 |
1.4.3 (邮轮)港口PPP项目合约管理 | 第14-15页 |
1.4.4 港口PPP项目风险管理 | 第15-16页 |
1.4.5 (邮轮)港口PPP项目评估及项目成功的影响因素 | 第16-17页 |
1.4.6 述评与启示 | 第17-18页 |
1.5 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1.6 技术线路 | 第19-20页 |
第二章 PPP模式的理论分析 | 第20-30页 |
2.1 PPP模式的起源及社会经济背景 | 第20-21页 |
2.1.1 PPP模式的起源 | 第20页 |
2.1.2 PPP模式起源的社会经济背景 | 第20-21页 |
2.2 PPP模式的内涵 | 第21-26页 |
2.2.1 PPP模式的定义 | 第21页 |
2.2.2 PPP模式的分类 | 第21-22页 |
2.2.3 中国化的PPP模式 | 第22-25页 |
2.2.4 PPP模式的概念界定 | 第25-26页 |
2.2.5 PPP模式的适用范围 | 第26页 |
2.3 PPP模式的理论基础 | 第26-29页 |
2.4 PPP模式在邮轮港口应用的理论分析 | 第29-30页 |
第三章 邮轮港口开发运营的特点 | 第30-40页 |
3.1 邮轮港口的内涵 | 第30-36页 |
3.1.1 邮轮港口的定义 | 第30页 |
3.1.2 邮轮港口的分类 | 第30-32页 |
3.1.3 邮轮港口的运营条件与功能要素 | 第32-36页 |
3.2 邮轮港口及其开发运营的经济特征 | 第36-37页 |
3.2.1 准公共产品性质 | 第36页 |
3.2.2 可营利性 | 第36页 |
3.2.3 投资不可分和沉淀成本特性 | 第36-37页 |
3.2.4 投资规模大,建设周期长 | 第37页 |
3.2.5 投资收益的不确定性 | 第37页 |
3.3 邮轮港口的管理模式 | 第37-40页 |
第四章 中国邮轮港口开发运营的现状 | 第40-53页 |
4.1 中国邮轮港口体系发育现状 | 第40-46页 |
4.2 中国邮轮港口开发运营模式 | 第46-50页 |
4.2.1 以港务集团为主导的模式 | 第46-47页 |
4.2.2 国企合资的模式 | 第47-48页 |
4.2.3 探索式的PPP模式 | 第48-50页 |
4.3 中国邮轮港口开发运营中存在的问题 | 第50-51页 |
4.4 PPP模式在中国邮轮港口应用的障碍 | 第51-53页 |
第五章 PPP模式在境外邮轮港口的应用研究 | 第53-64页 |
5.1 国外港口改革历程分析 | 第53-56页 |
5.1.1 国外港口改革概述 | 第53-55页 |
5.1.2 PPP模式在港口应用的总体进程 | 第55-56页 |
5.2 PPP模式在境外邮轮港口的应用实践 | 第56-62页 |
5.2.1 PPP模式在邮轮港口应用的方式和特征 | 第56-61页 |
5.2.2 PPP模式在邮轮港口应用的参与主体 | 第61-62页 |
5.3 PPP模式在境外邮轮港口应用的经验总结 | 第62-64页 |
5.3.1 战略准备和选择 | 第62-63页 |
5.3.2 立法先行,保证良好政策经济环境 | 第63页 |
5.3.3 项目实施公正公平合适合理 | 第63页 |
5.3.4 私营部门的选择 | 第63-64页 |
第六章 PPP模式在中国邮轮港口应用的路径选择 | 第64-72页 |
6.1 PPP模式在中国邮轮港口应用的动力 | 第64-65页 |
6.2 PPP模式在中国邮轮港口应用的特征 | 第65-66页 |
6.2.1 应用方式 | 第65页 |
6.2.2 参与主体 | 第65页 |
6.2.3 盈利模式 | 第65-66页 |
6.3 PPP模式在中国邮轮港口应用的方式 | 第66-69页 |
6.3.1 管理外包和合同 | 第66-67页 |
6.3.2 租赁 | 第67页 |
6.3.3 特许经营协议 | 第67-69页 |
6.4 中国邮轮港口PPP模式应用的基本流程 | 第69-70页 |
6.5 中国邮轮港口PPP模式应用的建议 | 第70-72页 |
6.5.1 加快完善法律框架 | 第71页 |
6.5.2 政策扶持,提高参与 | 第71页 |
6.5.3 合理推进,试点先行 | 第71-72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2-75页 |
7.1 研究结论 | 第72-74页 |
7.2 论文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 第74-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79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79-80页 |
致谢 | 第80-81页 |